乐府古题序.侠客行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

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

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

海波分作两处生,分海减海力。

侠客有谋,人不识测,三尺铁蛇延二国。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勇士不惧死亡,只怕壮志未酬。
成功后不愿隐藏姓名,若非盗贼谁会在夜间行动。
光天化日下刺杀袁盎,大街上人们惊恐得脸色发青。
这位侠客的心志如同海洋中的巨鲸,鲸鱼露出脊背横跨苍茫大海。
海浪仿佛被分成两部分,减弱了海洋的力量。
侠客深谋远虑,无人能揣测,手中三尺长剑影响两国局势。

注释

侠客:行侠仗义的人。
不怕死:不畏惧死亡。
事不成:未能达成目标或理想。
不肯藏姓名:不愿意匿名,希望留名。
窃贼:偷盗者,这里比喻偷偷摸摸的行为。
夜行:夜间行动,常与秘密行为相关联。
白日堂堂:公开地,光明正大地。
杀袁盎:杀死名叫袁盎的人,袁盎为汉朝大臣,此句为典故。
九衢:繁华的街道,比喻人多的地方。
草草:慌乱,此处形容人们因惊恐而失色。
此客:这位侠客。
此心:这种心态、志向。
师海鲸:效仿海中巨鲸,比喻胸怀广阔,行事大胆。
海鲸:巨大的鲸鱼,象征力量与自由。
露背横沧溟:鲸鱼露出背部横越大海,形容壮观景象。
分作两处生:指海浪因鲸鱼动作而似被分开。
分海减海力:比喻侠客的行为改变了原有的平衡或势力。
侠客有谋:侠客具有智谋。
人不识测:人们难以预测或理解。
三尺铁蛇:指剑,古代剑长约三尺,形似蛇。
延二国:影响到两个国家的局势或命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侠客的形象,表达了侠客对于名誉和正义的追求,以及他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坚定和勇敢。诗中“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直接点出了侠客的精神内核,即对行动结果的执着,而非生死的恐惧。接着,“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强调了侠客对于名誉的重视,他们所做之事必欲扬名立姓,绝非暗中作乱之辈。

“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一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引用(这里指的是东汉末年窦武、吴碩起兵反抗曹操时杀死了被曹操所任命的地方官员袁盎),凸显侠客的英勇和对正义的维护。同时,“九衢草草人面青”则描绘了一种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反映出人民的苦难。

“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分海减海力。”这些句子通过对神话生物海鲸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侠客胸怀壮志、如同巨浪冲击般的力量,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

最后,“侠客有谋,人不识测,三尺铁蛇延二国”则揭示了侠客智谋深远,不为人知,他们的行动往往能够影响到两个国家(这里可能指的是通过外交或战争手段实现政略目标),而“三尺铁蛇”则象征着侠客的计策和力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侠客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者对于英雄、正义以及个人才华与力量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乐府古题序.织妇词

织夫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徵早。

早徵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形式: 乐府曲辞

乐府古题序.苦乐相倚曲

古来苦乐之相倚,近于掌上之十指。

君心半夜猜恨生,荆棘满怀天未明。

汉成眼瞥飞燕时,可怜班女恩已衰。

未有因由相决绝,犹得半年佯暖热。

转将深意谕旁人,缉缀瑕疵遣潜说。

一朝诏下辞金屋,班姬自痛何仓卒。

呼天抚地将自明,不悟寻时暗销骨。

白首宫人前再拜,愿将日月相辉解。

苦乐相寻昼夜间,灯光那有天明在。

主今被夺心应苦,妾夺深恩初为主。

欲知妾意恨主时,主今为妾思量取。

班姬收泪抱妾身,我曾排摈无限人。

形式: 乐府曲辞

乐府古题序.采珠行

海波无底珠沈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

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

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

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

形式: 乐府曲辞

乐府古题序.将进酒

将进酒,将进酒。

酒中有毒酖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

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

阳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

旁人知妾为主说,主将泪洗鞭头血。

推椎主母牵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

将进酒,酒中无毒令主寿。

愿主回恩归主母,遣妾如此由主父。

妾为此事人偶知,自惭不密方自悲。

主今颠倒安置妾,贪天僭地谁不为。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