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描绘了虎丘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联“虎丘丘甚古,名胜占千春”,开篇即点出虎丘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是名胜之地,历经千年而不衰,展现出虎丘山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颔联“石健争驮佛,塔斜险压人”,生动描绘了虎丘山上的石像与古塔。石像健壮有力,仿佛要承载起佛祖的重量;古塔倾斜,却险峻地矗立,似乎要压倒下方的行人,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颈联“夕阳明远岫,萧寺浪閒身”,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远处山峦的画面,以及在这样的美景中,一位僧人悠闲地漫步的情景。夕阳的温暖与山峦的静谧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意境。
尾联“漫道称名假,真娘墓是真”,则以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收尾。诗人指出,虽然人们常常提到虎丘的名胜古迹,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如同真娘墓,虽为虚构之物,却因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而成为真实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虎丘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更蕴含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