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旅梦

花宫清磬杳。听城头一派,角声悲绕。

晚来清味,只秋窗无火,暗萤相照。

解带将眠,刚月色、瞳眬来到。

千里江关,十年心事,相思多少。

恍在旧家庭馆,见朱幌微垂,绿窗初晓。

惊伊消瘦,把别时踪迹,向侬都告。

旅泊频年,和梦也、分明知道。

莫是相逢无几,依然去了。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鉴赏

这首《三姝媚·旅梦》由清代词人彭孙遹所作,描绘了一幅深沉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开篇“花宫清磬杳”,以清幽的钟声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空旷的氛围。接着,“听城头一派,角声悲绕”,通过城头传来的悲凉号角声,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基调,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与孤独。

“晚来清味,只秋窗无火,暗萤相照”几句,细腻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秋风中,窗外只有暗淡的萤火相伴,没有灯火的温暖,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也暗示了其身处异乡的漂泊感。

“解带将眠,刚月色、瞳眬来到”,在准备入睡前,月光悄然降临,给主人公带来一丝安慰,但这份安慰却显得有些模糊、不真切,仿佛是梦境中的幻象。这句中的“瞳眬”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月光下朦胧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不确定。

接下来的“千里江关,十年心事,相思多少”,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次梦回故乡,有多少次心绪难平,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情感世界。

“恍在旧家庭馆,见朱幌微垂,绿窗初晓”,这一句通过回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过去的温馨场景之中,朱红色的窗帘轻轻垂落,绿窗初现晨光,一切似乎都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遥远。这种对比,强化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最后,“惊伊消瘦,把别时踪迹,向侬都告”,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对过去分别情景的回顾。这里的“伊”指代的是远方的亲人,通过“消瘦”这一细节,展现了亲人因思念或生活艰辛而产生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对亲人深深的关切之情。

“旅泊频年,和梦也、分明知道”,点明了主人公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即使在梦中也能清晰感受到这种生活的不易。这句中的“和梦也”强调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中,主人公都难以摆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莫是相逢无几,依然去了”,以疑问的语气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再次相见可能性的担忧。这句话既是对当前情境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忧虑。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思念与孤独的意境,展现了主人公在外漂泊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远方亲人深切的关怀与思念。

收录诗词(237)

彭孙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字:骏孙
  • 号:羡门
  • 籍贯:又号金粟山
  • 生卒年:yù)(1631—1700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为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帝女归来,一天秋色,楚峰十二苍苍。

听说当年,曾经荐枕先王。

细腰宫里颜如玉,更相寻、雾縠霓裳。

问此时、翠盖鸾旌,谁见悠扬。巫山枉断人肠。

纵阳台遗迹,未尽虚茫。回首宸游,沉沦幽佩堪伤。

一自侍臣书好梦,千载下、云雨生香。

又何人、剪雨裁云,幻出高唐。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押[阳]韵

念奴娇.和漱玉词同阮亭作

深闺岑寂,见朱扉曲曲、铜龙双闭。

坐觉春阴寒尚峭,不断氤氲炉气。

远岫低云,浓花着雨,可是伊风味。

红笺小叠,此情何处相寄。

朝暮镇是无聊,湘娥泪湿,空向花枝倚。

病里腰肢慵似柳,尽日三眠三起。

芍药栏前,清和时候,约诉缠绵意。

眼看春尽,那人应是归未。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长歌

长歌当哭,把琅玕击折、珊瑚敲碎。

悔不当初多弄戟,领取中郎都尉。

鹊印累累,蝉冠岌岌,忍见人皆醉。

雕龙何益,算功名偶然遂。

等閒付与儿曹,三旌已矣,返我屠羊肆。

吴下秋风归去好,饱啖菰羹鲈鲙。

病藉神君,巧资天女,无计祛穷鬼。

夜珠休探,怕骊龙未成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又叠前韵

知音寥落,任壁间弦绝、市中琴碎。

万卷诗书何所用,不抵一钱程尉。

入手杯浓,抬头月艳,人好千场醉。

长卿倦矣,问宦游几时遂。

此去四壁犹存,当垆涤器,卖酒临邛肆。

春雨绿蓑三尺艇,钓取霜鳞雪鲙。

假贷为生,送人作郡,怕杀挪揄鬼。

不如秉烛,夜深长伴花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