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复乘泛碧斋至北溪口观新桥与兴宗志宏分题予得泛字

秋高气倍清,夜静舟初泛。

露华浩如洗,月色寒可鉴。

林峦与邑屋,左右入轩槛。

晶荧星影摇,崷崒山光蘸。

风微烟羃羃,溪远波湛湛。

端疑客乘槎,坐使云河犯。

观梁且停桡,恋月愁系缆。

景幽费摹写,思妙造古淡。

吾方久于此,胜赏岂云暂。

愿同二三子,险韵时得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泛舟于溪流之上,所见之景如画,细腻地捕捉了秋夜的清冷与宁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触觉意象,如“露华浩如洗”、“月色寒可鉴”、“晶荧星影摇”、“风微烟羃羃”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自然世界。

诗人通过“林峦与邑屋,左右入轩槛”描绘了两岸的景色,既有山峦的雄伟,又有城镇的温馨,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接着,“风微烟羃羃,溪远波湛湛”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深邃,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雾笼罩,溪水在远处静静地流淌,波光粼粼。

“端疑客乘槎,坐使云河犯”一句,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遐想和探索精神。“观梁且停桡,恋月愁系缆”则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与不舍,即使是在乘船行进的过程中,也忍不住停下船桨,欣赏月色之美,甚至因为不愿离开而愁苦地系缆。

最后,“景幽费摹写,思妙造古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认为即使是再高明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描绘出这幽静而微妙的景象,而这种感受本身就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美妙体验。“吾方久于此,胜赏岂云暂”则强调了诗人对这次经历的珍视,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短暂的游览,而是对心灵的一种深刻触动。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对艺术的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志宏得碧字以诗来次其韵

明月照清溪,影落千寻碧。

轻风皱微澜,荡漾摇金色。

相携理桂楫,及此万籁寂。

天空露气寒,栖鸟正缩瑟。

何人起秋思,数弄月中笛。

坐使迁客情,悽然感去国。

清游得英俊,胜赏饱泉石。

岂殊在吾家,亲戚欬于侧。

赋诗各言怀,险韵对勍敌。

归来气未衰,开匣看三尺。

形式: 古风

兴宗得斋字以诗来次其韵

佳月霭秋色,翛然感予怀。

言携二三友,泛此溪中斋。

风露生万里,屋木凭两涯。

凄微烟雾合,芬馥天香来。

恍若度云汉,奔月游瑶台。

灏气集肺腑,洒濯无纤埃。

沉沉夜寥阒,回舟兴悠哉。

澄波静如练,何异浮江淮。

但恨景物美,实难赋咏才。

斯文当共勉,天意属吾侪。

形式: 古风

凝翠晚望五绝句(其一)

白蘋红蓼满汀洲,淅淅西风古渡头。

寒日无情又西下,清溪不语水东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凝翠晚望五绝句(其二)

桂香泛泛满秋风,十里沙溪一望中。

景物随时慰牢落,羁臣那解感飘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