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军中遗稿·读史十首(其六)》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对古代忠臣良将的敬仰与感慨。
首句“渔阳鼙鼓动燕京”,借用唐代安史之乱的典故,以渔阳鼙鼓象征战乱的开始,燕京则指代当时的首都,描绘出一幅烽火连天、战云密布的景象。紧接着,“若个传来骂贼声”一句,以疑问语气提出,似乎在询问是谁在战乱中挺身而出,发出正义之声,表达了对敢于抗争、不畏强敌者的尊敬和赞美。
“记得当年颜太守,洛阳桥畔舌纵横”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颜太守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臣颜驷,以其口才出众、敢于直言而闻名。此处将颜太守与洛阳桥联系起来,不仅强调了其言辞的犀利与影响力,也暗示了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与勇气。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忠臣与现实中的情况,诗人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与敬佩,同时也暗含着对当下社会道德风尚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巧妙地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场景,既是对古代忠臣形象的颂扬,也是对当代社会道德责任的呼唤。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人性光辉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