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道中二首(其二)

久客燕代间,遂与关山老。

流连王霸亭,踯躅刘琨道。

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独往兹怆然,同游昔谁好。

三楚正干戈,沅湘弥浩浩。

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

纵有登楼篇,何能荡怀抱。

思因塞北风,一寄南飞鸟。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广昌道中二首(其二)》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描绘了诗人旅居燕代期间的感慨与心境。诗中以“久客燕代间,遂与关山老”开篇,点明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与边关山岭相伴,岁月流逝,身心俱老的状态。接着,“流连王霸亭,踯躅刘琨道”,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徘徊与思考。

“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无情与岁月的匆匆。春天的迟来和秋天的早至,不仅是自然界的更替,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接下来,“独往兹怆然,同游昔谁好”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孤独感的深刻体验。

“三楚正干戈,沅湘弥浩浩”描绘了当时战乱不断的背景,与诗人内心的动荡相呼应。面对动荡的时代,诗人感叹“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表达了对理想政治领袖的渴望以及自身无所依托的无奈。最后,“纵有登楼篇,何能荡怀抱”表明即使有才华如诗人,面对动荡的社会,也无法抒发心中的愁绪与抱负。

“思因塞北风,一寄南飞鸟”则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希望借由北风传情,让南飞的鸟儿带去自己的思念与心声。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时代变迁的反思,展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寄问傅处士土堂山中

向平尝读易,亦复爱名山。

早跨青牛出,昏骑白鹿还。

太行之西一遗老,楚国两龚秦四皓。

春来洞口见桃花,傥许相随拾芝草。

形式: 古风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

春霾乱青山,卉木苞未吐。

绕郭号荒鸡,中田散野鼠。

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岩户。

未达隐者心,聊进苍生语。

一自永嘉来,神州久无主。

十姓迭兴亡,高光竟何许。

栖栖世事迫,草草朋侪聚。

相与读残碑,含愁吊今古。

形式: 古风

咏史(其一)

王良既策马,天弧亦直狼。

中夜视北辰,九野何茫茫。

秦政灭六国,自谓过帝皇。

岂知渔阳卒,狐鸣丛祠旁。

谁为刑名家,至今怨商鞅。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史(其二)

商纣为黎蒐,遂启东夷叛。

楚灵一会申,俄召乾溪患。

甲兵岂不多,人人欲从乱。

惟民国所依,疾乃盈其贯。

皇矣监四方,得民天所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