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春采采为蚕供,衣被生灵独有功。
野外谩多閒草木,可惭无计谢东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勤劳妇女在春天里辛勤地采桑叶养蚕,表达了她对衣食生活的自给自足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比鲜明的语言展现出主体的内心世界与外部景物之间的关系。
"三春采采为蚕供" 这一句直接描绘了妇女在春天里为了养蚕而不断地采桑叶的情景。这里的“三春”强调了时间的长久和劳作的频繁,表明这是一种持续且必要的生活行为。
"衣被生灵独有功" 这句则突显出妇女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为家庭提供衣物,这不仅是对家人的关爱,也体现了一种自食其力的独立精神和生存能力。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却转向了外部自然环境的描绘。"野外谩多閒草木" 描述了春天里野外花草树木繁盛的情景,但这里的“谩”字用得恰到好处,暗示了一种无用的丰富,这里的植物生长虽旺盛,却也未被利用。
最后一句 "可惭无计谢东风" 中的“东风”通常象征着春天和生机,但这里却带有一丝自责之情。妇女面对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感到一种无法报答的困惑,表达了她对于自己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感激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自然恩赐的复杂情感。
不详
积雪千林冻欲摧,倚栏日日望春回。
天公为我传消息,故遣梅花特地开。
学道求师久剑潭,岂缘枯朽预儒涵。
致知事业同归理,克己工夫判立谈。
未借老商颜笑一,已偕韩氏俗重三。
过庭若问论诗礼,应问从谁学指南。
胜如城外宅,花木拥檐前。
一雨晚时过,群峰翠色鲜。
采荆烹白石,接竹引清泉。
车马长无到,逍遥乐葛天。
咏归堂里静怡神,更步芳亭识趣新。
爱竹心虚初长笋,观梅香散渐含仁。
云将膏雨过桐岭,水泛桃花出剑津。
生意峡中藏得否,自家收拾满腔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