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拟古(其十五)》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以及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首句“去者不可追,有生理当化”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无奈与接受,强调了生命的自然流转和变化。接着,“委形非我真,吹万一何假”则探讨了身体与真实的自我之间的关系,提出生命中的物质存在并非真正的自我,暗示了精神层面的重要性。
“伯夷不足钦,何况景公马”通过引用古代历史人物伯夷和齐景公的故事,表达了对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思考。伯夷是著名的隐士,而景公马则是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用来比喻追求虚名的不必要性。这里暗含了对高尚人格的推崇与对世俗功利的批判。
“不见玉井莲,结根深太华”运用了玉井莲与华山的意象,象征着高洁与深远的精神追求。玉井莲生长在深山之中,寓意着超凡脱俗的品质,而太华山则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代表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颜色炤万方,朱华日堪把”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画面,以“颜色炤万方”形容万物皆被光明照耀,象征着美好的愿景与希望;“朱华日堪把”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寓意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自然、历史与理想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