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其一)

芳兰无意绿,弱柳何穷缕。

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

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

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

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

形式: 古风

翻译

兰花无意间展现翠绿,柔弱的柳条何其绵长。
心绪随淮水东流,梦境穿越楚地风雨。
繁花似少女般娇艳,十五的月亮格外圆满。
愁绪漫过平坦的草地,春红换旧园林。
黄莺藏于榆树深处,小燕子在余晖中喧闹哺乳。
遥望远方,怀念往昔的高台,离别的忧愁环绕四周。
早年未能排解愁绪,如今又能如何弥补遗憾。
郑谷诗人像樵夫砍柴,归来时期待手持腰斧。

注释

芳兰:兰花。
无意绿:自然生长的翠绿。
弱柳:形容柳树柔弱。
穷缕:形容柳条绵延不断。
淮山:淮河之山。
楚雨:楚地的雨。
二八:指女子十六岁,代指青春。
三五:农历十五,指满月。
愁碧:愁绪映衬的绿色。
平皋:平坦的草地。
韶红:美丽的红色,代指春天。
幽圃:幽静的园林。
流莺:迁徙的黄莺。
员树:圆形的树,可能指榆树。
乳燕:刚孵化的小燕子。
曾台:古代的高台,这里指回忆中的地方。
环堵:四面的墙壁,形容环境。
遣:排解、派遣。
郑谷:唐代诗人。
樵苏:打柴和割草,比喻生活所需。
腰斧:砍柴用的斧头。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和对往昔时光深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对于逝去岁月的无限留恋和淡淡哀愁。

"芳兰无意绿,弱柳何穷缕。" 这两句开篇便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早春时节的景象,花草初萌而又不显山水,但在诗人眼中,这些细微之处也透露出一种寂寞和无奈。

"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这两句则转为深沉的情感表达,淮山楚雨都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心中的割裂与梦境的延绵,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哀伤。

接下来的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 描写了春日里盛开的繁花和夜晚明亮的月色,数字的运用增添了一种古朴与柔和,但这份美景似乎也只能是诗人孤独回忆中的片段。

"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这两句中,"愁碧"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内心深处的忧郁,而"韶红"则是春色即逝的象征,交织出一种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情怀。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 这里描绘了小溪潺潺流过,鸟儿在树间欢唱的宁静画面,但也许正是在这样平和的景致中,诗人的心更添几分寂寞。

"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无尽眷恋和深深的留恋之情,那些遗迹成为了他内心世界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 这里是对过往不珍惜、错失良机的感慨,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后所剩无几的无奈。

最后两句 "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 则是一种期待和准备,似乎是在暗示诗人对于未来的某种打算或是对生活的某种态度,但在这里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深情留恋,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体验。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其二)

家乏两千万,时当一百五。

飔飔杨柳风,穰穰樱桃雨。

年芳苦沈潦,心事如摧橹。

金犊近兰汀,铜龙接花坞。

青葱建杨宅,隐辚端门鼓。

綵素拂庭柯,轻毬落邻圃。

三春谢游衍,一笑牵规矩。

独有恩泽侯,归来看楚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寓怀

诚足不顾得,妄矜徒有言。

语斯谅未尽,隐显何悠然。

洵彼都邑盛,眷惟车马喧。

自期尊客卿,非意干王孙。

衔知有贞爵,处实非厚颜。

苟无海岱气,奚取壶浆恩。

唯丝南山杨,适我松菊香。

鹏鹍诚未忆,谁谓凌风翔。

形式: 古风

湖阴词

祖龙黄须珊瑚鞭,铁骢金面青连钱。

虎髯拔剑欲成梦,日压贼营如血鲜。

海旗风急惊眠起,甲重光摇照湖水。

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

五陵愁碧春萋萋,霸川玉马空中嘶。

羽书如电入青璅,雪腕如槌催画鞞。

白虬天子金煌铓,高临帝座回龙章。

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

形式: 古风

湘东宴曲

湘东夜宴金貂人,楚女含情娇翠嚬。

玉管将吹插钿带,锦囊斜拂双麒麟。

重城漏断孤帆去,唯恐琼签报天曙。

万户沈沈碧树圆,云飞雨散知何处。

欲上香车俱脉脉,清歌响断银屏隔。

堤外红尘蜡炬归,楼前澹月连江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