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其二)

西北半荒塞,东南半沃土。

昔缩而今赢,地亦不自主。

大抵多水乡,即为众物府。

凿淮既通江,扬州多大贾。

人身益就卑,人心益非古。

儒生谈地气,龂龂亦何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献甫的《杂述(其二)》描绘了中国地理风貌与社会变迁的对比。诗中以西北和东南的自然环境为切入点,指出昔日边塞荒凉,而东南地区则因土地肥沃而繁荣。"昔缩而今赢"暗示了地域发展不平衡,即使土地本身无法左右其命运。

接下来,诗人强调了江南水乡的重要地位,这里物资丰富,汇聚众多商贾,如扬州等地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也随之变化,"人身益就卑"可能指人们为了生活而变得卑微,"人心益非古"则表达了对传统道德观念淡化的忧虑。

最后,诗人提到儒生谈论地理气候,争论不休,但似乎并未解决实际问题,"龂龂亦何苦"流露出对这种无谓争论的讽刺。整首诗通过地理与人文的交织,展现了清代社会的复杂面貌和诗人对于世态的深沉观察。

收录诗词(18)

郑献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五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乞养亲辞官,不复出,自号识字耕田夫。同治间主讲广州、桂林各书院。博览强记,尤熟诸史。为文章直抒胸臆,识见甚卓。有《愚一录》、《补学轩诗文集》等

  • 字:小谷
  • 籍贯:广西象州
  • 生卒年:1801—1872

相关古诗词

杂述(其三)

读书求甚解,用事想当然。

渊明及东坡,言之苦不全。

陋哉一孔生,亦张两空拳。

问尔欲何为,坐地思谈天。

未辨白非白,安知玄又玄。

格物必博物,惭愧张茂先。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杂述(其四)

种树厌盆花,驯禽厌笼鸟。

玩赏必咫尺,所见亦何小。

天地木浩浩,动植常扰扰。

形声落闻儿,心目各自了。

赞皇老而痴,平泉悔不早。

一草及一木,子孙欲相保。

形式: 古风

登黄鹤楼

前年我入诸侯幕,今年才访仙人鹤。

地上人乘天上云,此身知到三层阁。

江汉无声古水流,波澜不动春山幽。

遥岚远翠若争渡,一一卷上朱帘钩。

更衣不觉春寒小,凭栏但见春光好。

梅花吹罢柳条生,玉笛一声青未了。

楚客登高望故乡,遥看一线明潇湘。

忽闻万里叫鸿鹄,归心顿欲过衡阳。

登楼也识非吾土,题诗何必忘吾语。

崔郎自古我自今,捶碎空拳终不武。

少年五度泛晴川,曾吟七字追狂仙。

山光水色只如此,兴会大似非从前。

陈刘邺下两才士,员尚难中贵公子。

倚楼相与对青波,翩?一鹤凌空起。

形式: 古风

伪汉刘冢歌

洛州真龙称刺史,海国毒龙作天子。

非驴非马欲何为,值兔值牛聊自喜。

尉佗老去吕嘉亡,楼阁重看照烟水。

朦胧妖气射星文,碎破山河正豆分。

剩水残山自薰沐,沈香高热炎州云。

真龙再见毒龙警,孙子先人来执梃。

麋鹿朝游歌舞台,狐狸夜搰胭脂井。

墟墓如山不葬金,鱼膏冻灭蚕丝冷。

今古回头几战场,关山满目半斜阳。

断粉零香杳无处,花田犹说小南强。

海疆花事自终古,海角蜃楼又帝午,黑水千帆欲竖旗,朱崖一线微闻鼓。

鲸鲵万里送头颅,辱没刘郎坟上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