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种曲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形式: 古风

翻译

莲叶还未长大,秦蘅花已经凋零,骑马的人匆匆忙忙地挖取春天的花草。
用水灌溉香气四溢的香泥,夜晚在月光下清洗莲花盆,一夜之间绿色的花朵迎接黎明。
美人喝醉了酒,在园中呢喃,傍晚的花朵已经凋谢,蝴蝶也停止了飞舞。
梁王虽然年迈,但华丽的衣物依旧,微风拂过,吹动着蜀国的琴弦。
晚霞映照下的披肩拖曳在蜀锦帐中,红色的花瓣落下,结束了它的受宠时光。
檀郎和谢女如今身在何方?只有楼台月色下,燕子在夜里低语交谈。

注释

莲枝:尚未长大的莲叶。
秦蘅:一种植物。
走马:骑马之人匆忙。
金斸:挖掘。
香泥:带有香味的泥土。
却月盆:倒映月亮的花盆。
绿房:指莲花的花蕊。
美人:美丽的女子。
晚华:傍晚的花朵。
阑:结束。
罗衣:华丽的丝织衣物。
蜀国弦:蜀地的音乐。
归霞帔:披肩。
蜀帐:蜀地的帐幔。
罢承恩:不再受宠爱。
檀郎: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谢女:古代美女。
燕夜语:夜晚的燕子鸣叫。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春日宴会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享受。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这两句从景物描写入手,展示了初春之际,荷花尚未成长,而野草已经枯黄,人骑马行走在金光灿烂的路上,踏碎了新生的春草。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的一笔,也透露出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情怀。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场夜宴后的清晨,园中的道路被浇灌得湿润而有香气,好像用月光来洗涤一般,而一夜之间花草已变得更加鲜绿,迎接着的是清新的白昼。这是对宴会余韵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这两句则转向了人物活动,美丽的女子在花园中说着醉话,周围是轻烟缭绕,而夜晚的鲜花已经凋落,花间的蝴蝶又开始在花坛旁飞舞。这不仅描写了宴会的温馨场景,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即逝的感慨。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这两句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音乐的赞叹,提到梁王年迈而去,但其留下的华丽服饰仍在,而诗人轻拂衣袖,感受着如同古蜀国琴弦所发出的风韵。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永恒性的赞美。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场宴会结束后的离别情景,人们在晚霞的帷幕下缓缓地离开,而室内的帐幔也逐渐陷入昏暗之中,美丽的女子脸上落着粉红色的妆容,似乎是在接受他人的恩赐。这不仅是对宴会结束后的温馨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激。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对远方所思之人的追问和对未来的憧憬,提到檀郎(可能是某位男子)与谢女(可能是某位女子)在何处安寝,以及在高楼大厦下,在明亮的月光中,传来了燕子的夜语。这既是对远方所思之人的关切,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和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人间美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了诗意和画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245)

李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字:长吉
  •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生卒年: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相关古诗词

花游曲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形式: 古风

还自会稽歌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形式: 古风

咏怀二首(其一)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形式: 古风

咏怀二首(其二)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