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五)

文盛起太息,姬壤半沦夷。

仁积天所亲,道丧人已离。

霸图迭雄长,明诅兴自兹。

王纲久不竞,览卷空涕洏。

日月照干戈,风雨撼璧圭。

仲尼不梦周,世道无复为。

元气日以薾,荏苒朝露悲。

嫠妇抱隐忧,忠矣非知机。

形式: 古风

翻译

文治昌盛时人们叹息不已,姬家土地大半陷入衰败。
仁德积累上天也亲近,道德沦丧导致人间离散。
争霸之图不断更迭,明言诅咒从此兴起。
王权纲常久已不再争斗,翻开史书只能空自流泪。
日月映照着战争,风雨摇动着宝器。
孔子不再梦见周公盛世,世间道义再无存留。
元气日渐衰弱,早晨的露水也充满悲伤。
寡妇怀抱着深藏的忧虑,忠诚却不懂得审时度势。

注释

太息:叹息。
姬壤:姬家土地,指周朝。
仁积:积累的仁德。
道丧:道德沦丧。
霸图:争霸之图谋。
诅:诅咒。
王纲:君主的统治原则。
涕洏:流泪不止。
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璧圭:象征权力的玉器。
仲尼:孔子的字。
荏苒:形容时间渐渐流逝。
嫠妇:寡妇。
知机:懂得审时度势,看准时机。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黻创作的,属于和诗的一种形式,即模仿前人的诗风而创作新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忧虑,以及对理想美好状态的怀念。

"文盛起太息,姬壤半沦夷。仁积天所亲,道丧人已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文化的繁荣与自然景观的毁坏时的深深叹息,以及对于失去传统美德和社会秩序的哀伤。

接下来的 "霸图迭雄长,明诅兴自兹。" 描述了一种强悍而又不义的权力交替,"王纲久不竞,览卷空涕洏。" 则表现了对失去秩序、无力回天的悲哀。

"日月照干戈,风雨撼璧圭。"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的自然景象和社会动乱的氛围,而 "仲尼不梦周,世道无复为。" 则是诗人通过孔子对理想时代的追念,表达了对现实世界失去正道的悲哀。

最后,"元气日以薾,荏苒朝露悲。嫠妇抱隐忧,忠矣非知机。" 这几句诗强调了一种生命力度逐渐衰弱、自然界的凋敝,以及普通百姓对于未来的担忧和对忠诚不被理解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于美好理想的怀念,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情感力量的作品。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四)

造化泄元秘,河洛图书出。

龟龙亦何心,以灵乃受役。

微旨竟先天,妙用普经国。

三圣受心印,执中数语毕。

诂学长枝蔓,往往胶陈迹。

伟哉千载下,元公指无极。

形式: 古风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三)

仰观复俯察,上下融真机。

元气无奇耦,鱼跃鸢自飞。

神圣奠中域,静动心勿违。

天地敛诸躬,照以日月辉。

逊志纳众有,先虑周万微。

胞与岂不夥,游泳皇极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二)

阴阳著太极,万化惟一中。

权衡迭轩轾,枢纽相始终。

人受命以生,今古稚耄同。

彼昏自不觉,安用尤聩聋。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一)

至理根一初,精微实高广。

寄之形气中,今来齐古往。

众曜列太空,环侍惟斗仰。

变化妙不测,虚灵本常朗。

井坐识易陋,帘窥学云罔。

静玩感兴篇,剖陈如指掌。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