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谢李秘校

大雅熄自郐,续弦久无人。

中间翰墨场,名字俱已堙。

江山亦何助,东海真扬尘。

我笑李夫子,瓶无半合陈。

人书两俱亡,何用语逼真。

作诗来起予,欲卜二仲邻。

依然送鸿目,衮衮天机新。

莫欺鬓眉苍,持护应有神。

狗须侯舞阳,羝角相平津。

皇天信平分,万物各得春。

但愿阅世心,孤特凛箭筠。

日者鹤飞书,江汉起隐沦。

三物论乡国,六艺程成均。

秋风入帝闲,错落骓駓驎。

君曾读诏否,却枕方欠伸。

勿惊作诗面,酒缬吹微鳞。

唾手洗衰陋,一返姚姒纯。

稽古不无力,政复昌其身。

它时玉堂梦,与问三生因。

盟我良不难,欲托孙子亲。

贽君以黄耳,附书莫辞频。

再拜赋断章,水石俱磷磷。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作品,题目为《次韵谢李秘校》。诗中表达了对李秘校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和对其才华的赞赏。诗人指出,古代的大雅风尚在当时已经式微,而李秘校的书法如同翰墨场中的璀璨明珠,名字虽被遗忘,但其作品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以李夫子(李斯)的书法为例,强调了书法技艺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李秘校的期待,希望他能继续发扬光大,如同二仲邻居般才华横溢。他还提到,尽管岁月流逝,李秘校的书法仍然清新如初,不必担心衰老影响技艺。诗人鼓励李秘校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认为他的才华犹如神明护佑。

诗中还提及了鹤飞书、江汉隐逸之士以及三物(指天地人)和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的意象,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感叹秋风吹过皇宫,暗示着时代的变迁,但又寄寓了对公正和平等的期望。

最后,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敬意,表示愿意与李秘校结交,并希望频繁地交流书信。诗的结尾处,诗人再次致意,赞美李秘校的作品如同水石般清亮,寓意其书法之美。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对人才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艺术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160)

敖陶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醉中歌

犊车油壁尘纷纷,恨君不识如花人。

金鞭争道谁家郎,出门三日香人床。

春风酒面吹微鳞,主人拔钗留上宾。

洞房烛花尽意明,为君拂弦驻欢情。

阵鸿尘涩声难安,城乌夜啼诉春寒。

吴歈未终初日上,璇题藻井知无恙。

请君衔杯莫问天,茂陵刘郎初学仙。

人生百岁俱可怜,愿君流欢及盛年。

世间万事不如酒,九环宝带时人有。

感君一曲宽百忧,当时见人面色羞。

君不见墙东儒生食井李,一生饮牛廉让水。

形式: 古风

毕叔兹可扫园赏牡丹

衣冠塞繁都,茂苑非夙昔。

双铺俯行渠,文简相公宅。

是家固多贤,满箧载春秋。

中有数亩园,颇复修风流。

新亭著高稳,佳木行清幽。

客来必置醴,井蛙挟其辀。

张灯看洛花,意作长门愁。

小却得一欣,冻壁缠蛟虬。

先朝补天手,翰墨皆其游。

再拜阅帝书,局促虞褚欧。

平生实好奇,两武布九州。

恍然驾阆风,坐我曲池头。

竹间是茶烟,松风助飕飕。

梅食亦登盘,按行感良俦。

枥马喧午枕,土毛撷晨羞。

似闻屋东偏,万指食锄耰。

行当卖书籍,买邻托羊求。

与公行灌园,第一营瓜畴。

形式: 古风

竹閒新辟一地可坐十客用前韵刻竹上

竹君得姓起何代,渭川鼻祖兹云来。

主人好事富千埒,日报平安知几回。

平生好山仍好画,意匠经营学盘马。

别裁斗地规摩围,自汲清池行播洒。

一杯寿君三径成,请君静听风来声。

醉眠煮得石根烂,以次平章身与名。

形式: 古风

体斋诗为梁溪冯季求作

口腹不自主,来吟体斋诗。

三肃斋中人,问体安措辞。

体卑语近拘,体高语近欺。

耳目口鼻形,人各师其师。

要之天地间,当以一理推。

冯侯好兄弟,一一清庙姿。

是家好谈道,脱略毛与皮。

一堂春愔愔,诗礼相娱嬉。

但愧远客尘,涴子连理枝。

虽然参自诀,要知不磷缁。

我车得国工,分路有险夷。

君知鲁叟圣,妙在物不遗。

当其作春秋,一字如权锤。

越境惜赵盾,断谓此语非。

俗儒无已心,望道如隔纰。

闭门画圆方,用世多参差。

千载堪一咍,汝足未及巇。

冯郎顾我笑,坐久炉烟迟。

黄花粲墙东,青山转墙西。

吾言亦已费,须君浮一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