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春》由明代诗人郑鹏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与留恋。
首句“不见红芳空绿阴”,描绘了春天过去后,花儿凋零,只剩下一片片绿叶的情景,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接着,“临阶聊把一杯倾”一句,诗人以自斟酒水的动作,寄托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自我慰藉的情感。
“须知四序循环理,莫讶三更杜宇声。”这两句揭示了自然界万物生长与消亡的规律,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必对夜晚杜鹃鸟的啼叫感到惊讶,因为这是自然界的常态。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生命循环的理解。
“枣杏看看催火改,园林处处有蝉鸣。”枣树和杏树在秋天即将来临之际,似乎在催促着季节的转换,而园林中蝉的鸣叫声则充满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季节交替的景象,也蕴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
最后,“王孙可恨归来晚,芳草凄凄万里情。”诗人借用了“王孙归”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那些未能及时珍惜美好时光的人的遗憾之情。同时,通过“芳草凄凄”这一意象,诗人抒发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整体而言,《送春》一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时间、生命、季节更替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感伤之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