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暮

风林委黄叶,寒乌噪枯枝。

四山失其蔽,惨淡无奇姿。

是时岁云暮,节物良可悲。

边马嘶北风,塞垣草亦衰。

传闻西南戍,未敢休王师。

不辞征行苦,颇念馈饷迟。

遥怜持戟士,半是五陵儿。

不知家存亡,辛苦临边陲。

日暮裘褐单,谁当寄征衣。

形式: 古风

翻译

风吹过树林,落叶满地,寒鸦在枯枝上嘈杂叫唤。
四周的山失去了遮蔽,景色凄凉,没有了往常的美丽。
此时正值年终,万物凋零,令人感到悲伤。
边疆的马匹在北风中嘶鸣,边塞的草木也已衰败。
听说西南方向还有战事,不敢让军队停歇。
尽管征途艰辛,战士们并不推辞,只是思念着迟迟未到的粮饷。
我远望那些手持武器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来自五陵的青年。
他们不知道家乡的存亡,只知在边疆忍受辛劳。
日落时分,身穿单薄的皮衣,谁能为他们寄去御寒的衣物呢?

注释

风林:风吹树林。
委:堆积、落下。
寒乌:寒冷季节的乌鸦。
四山:四周的山。
节物:时节景物。
边马:边境的马。
塞垣:边塞城墙。
西南戍:西南边防驻军。
馈饷:粮饷。
持戟士:手持长戟的士兵。
五陵儿:指京城附近豪贵人家的子弟。
边陲:边境地区。
裘褐:粗布或兽皮制成的衣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傍晚的凄凉景象,通过风林中飘落的黄叶和寒鸦在枯枝上哀鸣,展现出四周边界的荒芜与萧瑟。诗人感慨时序已至岁末,万物凋零,边疆的战事仍未停息,戍卒们仍在艰苦奋战。他同情那些来自五陵的士兵,他们身处边关,不知家中情况如何,衣衫单薄,令人怜悯。诗中流露出对戍卒的深深关怀和对战争带来的民生疾苦的忧虑。整体风格沉郁,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收录诗词(449)

晁公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冯万州当可以洞庭春色遗王子载盖用安定郡王遗法也子载招予饮为赋之

秋风洞庭波,霜落洲渚出。

黄芦半倾倒,江树无复色。

独馀千木奴,后皇所嘉植。

芳辛有馀味,不减玉斝沥。

可令披黄苞,以甘授欢伯。

酿成无边春,吞此云梦泽。

犹持陶家轮,断取李衡宅。

纳之瓮盎中,未觉宇宙窄。

方当玉腴熟,溜溜糟床滴。

尚带含霜容,未饮香满室。

味夺桑落醇,色轻蒲萄碧。

夷考无前闻,畴能妙仪狄。

流传自王家,遗法后世得。

不宜博凉州,时可饷宾客。

辍餐茗战罢,持用解水厄。

形式: 古风

四月十三日池上饮

圆荷受白露,可爱池上凉。

相将携筇来,羽衣飒飘扬。

停觞待明月,少焉出西方。

澄波照河汉,俯仰清茫茫。

悠然望高天,邀月入我觞。

肺肝聊一洗,吸此空中光。

微风吹芙蕖,杂以草木香。

岂复知有暑,踏冰挟飞霜。

乐哉且勿归,况乃夜未央。

自疑非人间,今夕不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四月堰水甚小一雨灌田方足

岷江惟清流,泾水惟浊泥。

泥浊禾黍茂,流清粳稻宜。

旧传江发源,瀵涌出沈黎。

老农望其来,未至龙尾西。

今晨南山云,蓊然忽朝隮。

滂沱三尺雨,泛溢千步堤。

积潦始北汇,馀波各东酾。

茫茫黑壤润,戢戢翠剡齐。

亦复到邑里,沟浍争交驰。

往看芙蓉湖,微风绿生漪。

似欲娱使君,岂减习家池。

老农喜相语,岁晚可无饥。

再拜勾龙社,配我灵星祠。

更烦请天公,膏泽常及时。

形式: 古风

外舅卫尉持节于此作尽心堂时与亲戚会饮今三十年予复与卫尉内外属置酒堂上不减当时喜赋一诗

卫尉筑此堂,栋宇真杰立。

几容五百坐,可饮三千客。

府中省文书,堂上会亲戚。

金杯浪翻江,铜盘光吐日。

侍女发清歌,华筵美遥夕。

当时倏分散,回首遂陈迹。

岂知吾继来,复见少长集。

虽诚慰阔绝,得无感畴昔。

在者皆其孙,乐极悲且泣。

欢娱殆不减,左右或太息。

谅曾事卫尉,始壮今发白。

诸郎各勉旃,宗族期烜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