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鸿庆寺

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

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

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

方塘探子石,高阁会宾簪。

沙水通溪白,松筠逐径阴。

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

印组端为累,岩扃得暂寻。

晚风吹绿野,归骑已骎骎。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经过长久干旱后雨水充足,春天的快乐游赏正当浓时。
热闹的人群观看男女游人,清静空旷的景色深入山林。
佛界的云彩如珍宝般美丽,僧人的园林仿佛铺满了黄金。
在方形池塘中寻找奇石,高高的楼阁上宾客云集。
沙石小路通向清澈溪流,松竹丛生遮蔽了路径。
繁华景象尽收眼底,内心却寻求幽静与宁静。
官印和繁琐事务成为负担,偶尔能在这山岩小径中找到片刻安宁。
傍晚的风吹过绿色原野,回家的马匹已经疾驰而过。

注释

久旱:长时间的干旱。
雨初足:刚下过充足的雨。
乐游:愉快的游览。
春正深:春天最繁盛的时候。
喧阗:喧闹。
观士女:观看男女游人。
清旷:清静开阔。
山林:山林之中。
佛界:佛教圣地。
云成宝:云彩如宝物般美丽。
僧园:僧人的园林。
地布金:地面似铺金。
方塘:方形池塘。
子石:奇异的石头。
高阁:高大的楼阁。
会宾簪:宾客聚集。
沙水:沙石与溪流。
逐径阴:沿着道路遮阴。
纷华:繁华景象。
虚心:心境清净。
印组:官印和职务。
累:负担。
岩扃:山岩小径。
暂寻:暂时的寻找。
晚风:傍晚的风。
归骑:回家的马匹。
骎骎:疾驰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绛的《游鸿庆寺》,描绘了久旱之后雨后的清新景象和春天游览寺庙的愉悦心情。首联“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写出了雨后滋润大地,春意盎然的场景,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复苏的欣喜。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展现了热闹的人群和宁静的山林对比,表现出寺庙内外的不同氛围。

诗人进一步赞美了寺庙的景色,“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运用比喻手法,形容云雾缭绕的佛界如珍宝般瑰丽,僧人的居所如同铺满黄金的土地,富有诗意。在“方塘探子石,高阁会宾簪”中,诗人游历寺内,欣赏池塘奇石和高阁聚会的雅致。

“沙水通溪白,松筠逐径阴”描绘了溪流清澈、松竹葱郁的环境,给人以宁静与清凉之感。诗人在此体验到繁华与幽静的对比,内心得到净化,“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他意识到官场的繁琐与寺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尾联“晚风吹绿野,归骑已骎骎”以傍晚时分的微风和归程的快意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游兴未尽,准备离开寺庙返回的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收录诗词(13)

韩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周知监(其二)

土瘠事刀耕,家无终岁蓄。

所资盐井利,持易他州粟。

形式: 五言绝句

送周知监(其一)

唐家谕巴蜀,通道至邛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

形式: 五言绝句

答寄尧夫先生

君子志于道,出处非一端。

伊尹负鼎俎,颜渊乐瓢箪。

斯自理适当,匪缘情所安。

超然达者致,邈矣谁可攀。

嗟嗟狂若狷,徇已缺其完。

轩冕死不释,山林趋不还。

我爱邵夫子,醇气充见颜。

群经究彼邃,古史阅而删。

不为诡异行,已蹈时俗难。

逃名去其奥,筑室伊洛间。

抱业舍仕进,竭心奉亲欢。

修竹当环堵,寒流日潺潺。

问谁从之游,结驷款其关。

兹予久欣慕,欲往良独艰。

幸君适河内,至此解征鞍。

僚友恃交旧,屈致及门阑。

前迎倒我屣,布席罗雕盘。

高谈未一二,长揖忽归骞。

不意馈双鲤,剖腴出琅玕。

何以报嘉惠,永怀金与兰。

形式: 古风

踏莎行

嵩峤云高,洛川波暖。举头乔木森无断。

□□□雨绝风尘,小桥频过春渠满。

□□离宫,□棱斗焕。万家罗绮多游伴。

□□□□自风□,□□是处喧弦管。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