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登高望海县,秋日丽玉京。
喧阗车马音,风震入青冥。
大明属昌运,戴白不知兵。
华衣美酒食,妇织子孙耕。
生无系虏忧,乃觉患祸轻。
请看五季世,战地犹榛荆。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登高远望,感慨时事变迁的诗。首句“登高望海县,秋日丽玉京”表明诗人在一个美好的秋天登上高处,对着辉煌如玉的都城进行遥望。接下来,“喧阗车马音,风震入青冥”则描绘了城中车马喧闹的声音,被秋风传送至天际,显示出一个繁华而又充满动荡不安的都市景象。
诗人接着写道:“大明属昌运,戴白不知兵”,这里的大明可能指的是太平盛世,而“戴白”则是古代百姓头戴白巾的习俗,意味着和平时期。“不知兵”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陌生与不愿意看到战乱的态度。然而这种和平的生活并未持续,“华衣美酒食,妇织子孙耕”一句中,尽管有华丽的服饰、美味的饮食和繁荣的家庭生活,但妇女仍需纺织,子孙仍需耕作,这暗示了社会下的隐忧。
最后两句“生无系虏忧,乃觉患祸轻。请看五季世,战地犹榛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反思。在没有战争的日子里,不必担心虏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威胁,但当回望历经五季(即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无数的战场依然荆棘丛生,这些都是对未来不安与忧虑的暗示。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乱,表达了诗人对于盛世安宁的珍惜,以及对于历史战争的深刻反思。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风霜凛已高,岁月逝云迈。
萧条陋巷士,藜藿守耿介。
欲吐胸中语,旁人笑言大。
漆室非近忧,宜遭邻里怪。
腹心主包藏,爪齿以自卫。
折冲须豪英,靖国用君子。
遐哉三五朝,此道无不备。
晏婴才愧管,齐景不霸世。
商子德惭奚,秦彊仍早圮。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
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
炎刘运欲圮,蠹孽依根生。
奸臣助斲丧,主意不得行。
云谁知巢穴,请剑有朱卿。
伤哉滔天祸,成此直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