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十五首(其十)

腹心主包藏,爪齿以自卫。

折冲须豪英,靖国用君子。

遐哉三五朝,此道无不备。

晏婴才愧管,齐景不霸世。

商子德惭奚,秦彊仍早圮。

形式: 古风

翻译

核心功能在于保护和隐藏,爪牙则用于自我防御。
真正的英雄人物能化解冲突,君子则能安定国家。
从远古的三皇五帝时期开始,这种理念无所不在。
晏婴的才能虽不及管仲,但齐景公未能称霸天下。
商鞅虽有美德,但秦国因早逝而衰落。

注释

腹心:核心。
主:主要。
包藏:隐藏保护。
爪齿:爪子和牙齿(比喻力量或防卫手段)。
自卫:自我保护。
折冲:化解冲突。
须:必须。
豪英:英雄人物。
靖:安定。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遐哉:久远。
三五朝:三皇五帝这样的古代朝代。
无不备:无一不具备。
晏婴:春秋时期的齐国名臣。
才:才能。
愧:比不上。
管:管仲,齐国著名政治家。
霸世:称霸天下。
商子:指商鞅,战国时期秦国改革者。
德:美德。
惭:感到惭愧。
奚:何,疑问词。
彊:强盛。
仍:却。
早圮:早早衰落。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和智慧的诗歌,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个人修养、国家治理以及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深刻洞察。诗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其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坚定信念。

"腹心主包藏,爪齿以自卫。" 这两句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即内心要有主见,不随波逐流,同时也要有自我防备之能,以应对外界的挑战和变化。

"折冲须豪英,靖国用君子。" 折冲意味着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而靖国则强调治理国家需要的是德高望重之人,即君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选拔的看法,认为国家安危系于此。

"遐哉三五朝,此道无不备。" 这句话表明了诗人的历史观念,他提及远古时期(三五朝),强调某种治理之道或哲学思想是全面的、无所不包的。这也许是在说,古代的智者已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治国理念。

"晏婴才愧管,齐景不霸世。" 晏婴指的是后生晚辈,作者自谦其才华不及古人管仲,而管仲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治国理念和措施影响深远。

"商子德惭奚,秦彊仍早圮。" 这两句诗似乎在批评商鞅变法的暴戾,以及秦朝的严苛法律制度,指出这类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所成效,但从长远来看,最终会导致国家的覆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点评,表达了作者对于德治与法治、个人修养与国家发展等议题的深刻见解。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政治智慧,也反映出他们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遇二十五首(其九)

唐皇欲丧乱,豺虎依山丘。

君王信李训,玉殿行戈矛。

系狗不系首,遭噬血横流。

堂堂赞皇公,委弃不与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感遇二十五首(其八)

炎刘运欲圮,蠹孽依根生。

奸臣助斲丧,主意不得行。

云谁知巢穴,请剑有朱卿。

伤哉滔天祸,成此直士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遇二十五首(其五)

秋房灯火静,客睡亦复安。

弭彊力汲汲,涉广心漫漫。

白露下百草,心知岁将阑。

彼微者啼鴂,职使仇蕙兰。

吾非蒿目人,初不与世患。

淫雨作横流,执蠡挹之乾。

我师青牛书,不争忌处先。

既自守吾宝,在辱亦何叹。

形式: 古风

感遇二十五首(其四)

世无英霸器,俚叟诵诗书。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

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

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

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

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

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