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云胡不喜。得抽脚篮中,安身局外。

世路风涛都历遍,几度眉攒心碎。

八尺藤床,二升粟饭,方寸恢馀地。

翻云覆雨,从伊造物儿戏。

不见刻木牵丝,鸡皮鹤发,弄罢寂无事。

随分风光堪领略,聊放疏狂些子。

刘项雌雄,蹠颜修短,无彼亦无此。

茅檐高卧,不知春到花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为何不感到欢喜?能在篮子里抽身,置身事外。
经历过世间风浪,多次眉头紧锁,内心痛苦。
躺在八尺藤床上,吃着简单的二升糙米饭,心灵仍有宽广之地。
翻云覆雨,不过是造物者的玩闹罢了。
不再有刻木成像、牵丝傀儡,老去的人们,结束游戏后一片寂静。
随遇而安,欣赏眼前的风景,暂且放纵一下。
刘邦与项羽的胜负,跖与颜回的长短,都不再重要。
在茅屋中高卧,不知春天已至花丛之下。

注释

云胡:为什么。
抽脚:抽身离开。
局外:事外。
眉攒:皱眉,形容愁苦。
心碎:形容心情极度悲伤。
藤床:用藤编的床。
方寸:指内心。
恢馀:宽裕,多余。
造物儿戏:比喻大自然的游戏。
刻木牵丝:古代傀儡戏。
鸡皮鹤发:形容老人的皮肤和白发。
疏狂:放纵,不受拘束。
刘项:刘邦和项羽,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
蹠颜:跖,盗跖;颜,颜渊,孔子弟子,代表对立面。
茅檐:茅草屋顶的简陋房屋。
春到花底:春天来临,花朵盛开。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念奴娇·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词,诗人通过对自己平淡生活的描述,以及对外界喧嚣与内心世界的比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情怀。

"云胡不喜。得抽脚篮中,安身局外。"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超然之情志,他愿意从喧嚣的世界中抽离出来,将自己安置于平静的空间。

"世路风涛都历遍,几度眉攒心碎。"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旅途中的种种风波和内心的创伤有着深刻的体验,但这些经历并未让他沉沦。

"八尺藤床,二升粟饭,方寸恢馀地。翻云覆雨,从伊造物儿戏。"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简朴而自在的生活,他以最简单的居住条件和食物为满足,并且他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观察与感悟,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自得其乐。

"不见刻木牵丝,鸡皮鹤发,弄罢寂无事。随分风光堪领略,聊放疏狂些子。" 诗人通过这几句表明了他对于世俗功名和物质欲望的淡泊,他不愿意为了外在的成功而牺牲自己的自由和真性,而是选择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刘项雌雄,蹠颜修短,无彼亦无此。茅檐高卧,不知春到花底。"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和世间的是非的超然,以及他对于时间流逝与自然界变化的感慨,他宁愿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去关注外界的纷争与变迁。

总体来说,这首词作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诗人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于世间喧嚣的超然,表达了他追求内心宁静和精神自由的愿望。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其二)丁未寿八窗叔

去年曾借梅为寿。转眼垂弧小春又。

一笑巡檐清影瘦。

雪边聊且,收香藏白,少俟融和透。

新来东阁高吟就。金鼎家声自依旧。

唤取玉妃重举酒。

百花头上,一枝芳信,终属东君手。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一)癸未道间

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

猛拍征鞍登小岭。

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

贪看前山云隐隐。

翠微深处,有人家否,试击柴扃问。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

同此三秋端正月,地高先得光辉。

分明身世玉琉璃。不妨人未老,长与月相期。

我有芳尊供玩事,从渠魏鹊无枝。

直须饮到五更时。大家眠玉界,莫羡宴瑶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柳梢青.丙戌送陈仁父赴班

万里青天,西来后我,先我东归。

夜月鞭筹,春风幕府,鹗荐争推。杯行到手休辞。

道秋菊、春兰有时。若到松江,莫惊鸥鹭,记取坡词。

形式: 词牌: 柳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