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东篱有佳菊,埋没野草傍。

草蔓日以滋,菊苗日以荒。

生意几欲息,菊短草何长。

深秋严霜下,百草不复芳。

采采东篱花,澹然发幽香。

万物各有时,盛衰固其常。

荣华不足恃,穷困果何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东篱笆边有美丽的菊花,被野草环绕而显得隐蔽。
草丛日渐茂盛,菊花的幼苗却日渐凋零。
生命的活力似乎快要停止,短小的菊花与长长的草形成鲜明对比。
深秋寒霜降临,众多花草不再散发香气。
我采摘东篱的花朵,它们散发出淡雅的幽香。
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和凋零的时节,兴盛衰败本就是常态。
繁华不能长久依赖,即使陷入困境又何妨。

注释

东篱:古代田园诗中常用来指代隐居者的家园。
佳菊:优良的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埋没:被掩盖,不显眼。
蔓:植物蔓生,形容草木繁茂。
荒:荒废,凋零。
息:停止,衰落。
穷困:困厄,艰难处境。
伤:伤害,影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通过对菊花与野草生长状态的描述,表达了万物盛衰的自然规律和哲理。诗人以东篱旁的佳菊和被忽视的野草为喻,反映出事物的盛败无常,以及个体命运的不确定性。

诗中“生意几欲息,菊短草何长”一句,通过对比菊花与野草的生命力度,表现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法则。同时,这也隐喻了人间的竞争和命运的无常。

“深秋严霜下,百草不复芳”一句,则描绘了秋季严寒霜降后,大自然中植物凋零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生生灭灭、盛衰更迭的主题。

最后,“采采东篱花,澹然发幽香。万物各有时,盛衰固其常”一段,通过诗人对菊花进行采撷和欣赏的情景,再次强调了自然界中事物生长、凋零的规律,以及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常态。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

君心如柳枝,春尽絮狂飞。

妾心如古木,不受春风吹。

古木宁槁死,可伐不可移。

风絮飞不已,飘零将安归。

形式: 古风

杜少陵赠卫八处士韵别秉国

昔君坐谈诗,古音振宫商。

昔我起舞剑,三尺星斗光。

我剑何慷慨,君诗何老苍。

感此一笑叹,徒成九回肠。

久别忽想见,岁月惊惶惶。

岂无平生友,对面险太行。

知心今几人,况复天一方。

安得飞霞佩,共挹天瓢浆。

道义有真乐,何必甘膏粱。

临行劝我酒,我饮不尽觞。

一饮情易阑,再饮情更长。

斜阳重回首,烟水空苍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邻叟言

客行归故乡,依依一邻叟。

把酒向我言,重叹生不偶。

大男年二十,前年方娶妇。

府帖点乡兵,井邑备攻守。

万骑声撼天,战骨今欲朽。

小男年十三,娇痴犹恋母。

所恃惟此儿,未忍辄笞殴。

垂白力耕耘,一饭仅充口。

东邻数十家,兵火十无九。

西邻破茅屋,萧然一无有。

悍吏猛索租,摧剥及鸡狗。

嗟子行四方,颇亦闻此否。

偶述邻里情,勿讶言语丑。

老妇洗瓦盆,呼儿进畦韭。

愿子姑暂留,为我进杯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邻叟招饮

灯火隔篱落,呼儿掩柴门。

邻叟挽我衣,笑指老瓦盆。

酒尽意未已,语杂情更真。

嗟嗟行路难,劝我归与邻。

团圞一家乐,亦足娱其亲。

低头愧叟言,未语面辄赪。

父昔教我书,意在为荣亲。

十岁始知学,二十能为文。

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

年今几半百,亲老安可云。

岁时一杯酒,父子祖与孙。

客多在家少,暂聚还复分。

曾不如尔乐,欢然力耕耘。

父醉儿解扶,翁归妪相迎。

十日九在家,笑语蔼生春。

我无田可归,岂无山可耕。

我无秫可酿,岂无泉可烹。

幸及亲未衰,菽水或可营。

无愧邻叟言,乃不愧予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