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叟言

客行归故乡,依依一邻叟。

把酒向我言,重叹生不偶。

大男年二十,前年方娶妇。

府帖点乡兵,井邑备攻守。

万骑声撼天,战骨今欲朽。

小男年十三,娇痴犹恋母。

所恃惟此儿,未忍辄笞殴。

垂白力耕耘,一饭仅充口。

东邻数十家,兵火十无九。

西邻破茅屋,萧然一无有。

悍吏猛索租,摧剥及鸡狗。

嗟子行四方,颇亦闻此否。

偶述邻里情,勿讶言语丑。

老妇洗瓦盆,呼儿进畦韭。

愿子姑暂留,为我进杯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旅人返回故乡,与邻家老翁依依惜别。
老翁举杯对我说,深深感叹命运多舛。
大儿子已二十,前年才娶了媳妇。
官府征召乡兵,村落准备应战守备。
万马嘶鸣如雷,战场上的尸骨已朽烂。
小儿子十三岁,天真顽皮仍恋母。
家中倚仗这孩子,不忍心打骂。
白发老翁辛勤劳作,一日饭食仅够果腹。
东边邻居十之七八遭战火,只剩残垣断壁。
西邻破败茅屋,空荡荡什么都没有。
凶悍的官差狠命催讨租税,连鸡犬都不放过。
唉,你远行他乡,是否也听说这些苦难?
我只是偶然说起邻里之事,勿怪我说话粗鲁。
老妇清洗瓦盆,唤儿摘取菜田韭菜。
希望你能暂时停留,为我斟上一杯酒。

注释

客:旅人。
行:行走。
归:返回。
故乡:家乡。
依依:依恋不舍。
邻叟:邻家老翁。
把酒:举杯。
重叹:深深叹息。
生不偶:命运多舛。
大男:长子。
娶妇:娶妻。
府帖:官府文书。
井邑:村落。
备攻守:准备防御。
万骑:众多骑兵。
战骨:战场遗骨。
欲朽:即将腐朽。
小男:幼子。
娇痴:天真顽皮。
恋母:依恋母亲。
所恃:依赖。
辄:就。
笞殴:鞭打。
垂白:白发。
力耕:辛勤耕作。
仅充口:仅仅够吃。
兵火:战火。
十无九:十之八九。
破茅屋:破旧茅屋。
萧然:空荡荡。
悍吏:凶悍的官差。
租:租税。
摧剥:剥削。
闻:听说。
此否:这些吗。
偶述:偶然讲述。
言语丑:说话粗鲁。
洗:清洗。
瓦盆:瓦制容器。
畦韭:菜园韭菜。
姑:暂且。
暂留:停留。
进杯酒:斟上一杯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乡的客人与邻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和生活的艰辛。诗中“依依一邻叟”表达了客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而“把酒向我言,重叹生不偶”则透露出一种生命无常、时光不济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家境的描写,如“大男年二十,前年方娶妇”、“小男年十三,娇痴犹恋母”,展示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破坏和分离,以及父母对子女的不舍。同时,“万骑声撼天,战骨今欲朽”这样的句子则直击战争的残酷,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

诗中“东邻数十家,兵火十无九。西邻破茅屋,萧然一无有。”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废墟景象,以及居民生活的困顿。官府对民众的压迫也在“悍吏猛索租,摧剥及鸡狗”中得到体现。

诗歌最后通过老妇洗瓦盆、呼儿进畦韭的情景,再次强调了战争对平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家人之间的挂念和温暖。整首诗通过对话和具体情境的叙述,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生活的悲哀。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邻叟招饮

灯火隔篱落,呼儿掩柴门。

邻叟挽我衣,笑指老瓦盆。

酒尽意未已,语杂情更真。

嗟嗟行路难,劝我归与邻。

团圞一家乐,亦足娱其亲。

低头愧叟言,未语面辄赪。

父昔教我书,意在为荣亲。

十岁始知学,二十能为文。

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

年今几半百,亲老安可云。

岁时一杯酒,父子祖与孙。

客多在家少,暂聚还复分。

曾不如尔乐,欢然力耕耘。

父醉儿解扶,翁归妪相迎。

十日九在家,笑语蔼生春。

我无田可归,岂无山可耕。

我无秫可酿,岂无泉可烹。

幸及亲未衰,菽水或可营。

无愧邻叟言,乃不愧予心。

形式: 古风

呼儿

涧深飞瀑寒,云破断崖碧。

呼儿入深林,扫此松下石。

澹然忘世故,一枕聊自适。

梦断山月高,孤猿啸青壁。

形式: 古风

和渊明诗

林屋本深寂,而多禽鸟喧。

一静制群动,何必更幽偏。

西风扫脱叶,见此林杪山。

朝看孤云出,暮看孤云还。

云飞亦何心,相对两忘言。

形式: 古风

夜烧松明火次韵黄养正

银炉炽炭麒麟红,销金帐煖熏笼烘。

爨下有蜡可代薪,笑我夜寒痴坐然枯松。

贫富贵贱何不公,安能排云叫呼天九重。

空怜尔松生抱有用材,不遇匠石梁栋施帡幪。

盘根错节屹立冻不死,凛凛劲气犹足排严冬。

颠崖峭壁人迹绝,闲云流水相冥濛。

胡为明不能保身,丁丁斧斤山其童。

鹑衣百结缩如猬,地炉拥膝便可闲从容。

当年榷油幸不严汝禁,馀用尚及斯民穷。

阳和无声入骨髓,不知夜雪没屋霜横空。

但见濛濛香雾霭四壁,红煇紫焰明窗栊。

禦寒何必裘蒙茸,盎然一室回春风。

何当散作一天煖,坐令四海尽在春风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