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三)题周宝蹬坐月浣花图

放诞文君,风流樊素。殢人更在仓庚妒。

武昌新柳自青青,生憎隔岸晴川树。

欢晕红凝,愁眉绿聚。幽情难向狂夫诉。

莫携此卷渡江来,津头有个兴风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尤侗所作的《踏莎行·其三》。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人雅趣的画面,通过对“放诞文君”和“风流樊素”的描绘,暗示了画中人物的风流韵事。"殢人更在仓庚妒"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画中女子的魅力比作连黄莺都嫉妒的娇艳,形象生动。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画面外的景致,感叹武昌新柳的青翠与对岸晴川的树木形成对比,表达出一种距离带来的遗憾和失落感。“生憎”二字透露出淡淡的哀愁。诗人进一步抒发情感,指出画中的幽情无法向画中那位“狂夫”倾诉,暗示了情感的无处寄托。

最后,诗人以劝诫的口吻告诫对方:“莫携此卷渡江来,津头有个兴风雨。”这可能是对画作的珍视,也可能是对画中情感的担忧,担心这份情感如画卷般被现实的风雨所冲刷。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画面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和情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生活微妙细腻的感知。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四)客店

残月在林,晨钟动野。行人惯听乌啼夜。

一鞭古道又斜阳,村田看尽羊牛下。

草席泥床,瓦盆茅舍。东餐西宿何时罢。

孤灯半枕梦江南,隔帘惊起萧萧马。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小重山(其一)金陵怀古

依旧青山绕建康。南朝佳丽地、草茫茫。

景阳脂井冷银床。秦淮月,犹照故宫墙。

吊古石头冈。大江流日夜、几兴亡。

鸡笼鼠雀满祠堂。君莫问,策蹇下斜阳。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小重山(其二)维扬旅思

锦缆牙樯金犊车。竹西歌吹地、斗繁华。

闲来独吊玉钩斜。隋宫女,为我诉琵琶。

客梦绕天涯。江山虽窈窕、不如家。

二分明月广陵花。一分月,斜照小窗纱。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临江仙(其一)迎春

昨夜饯冬三寸雪,晓光俄报春回。

绿杨青草媵红梅。东风齐着力,送入我门来。

箫鼓綵毬迎去也,游人蚁走长街。

珠帘影里笑金钗。老姬驮瘦马,儿戏唱低牌。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