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拾遗南斋

明时无事谏,岂事隐明君。

每值离丹陛,多陪宴白云。

门连萧洞僻,地与曲江分。

满院皆柽竹,期栖鸾鹤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在圣明的时代无需进谏,怎会想要归隐侍奉明君。
每次离开皇宫大殿,大多伴随君王在白云缭绕处宴饮。
府门连接着偏僻的萧洞,地理位置与著名的曲江相邻。
庭院里到处都是柽树和竹子,期望能吸引鸾鹤这样的祥禽栖息。

注释

明时:圣明的时代。
无事谏:没有需要劝谏的事情。
岂事隐:怎么会想要归隐。
离丹陛:离开皇宫的台阶,指离开朝廷。
多陪宴:经常陪伴参加宴会。
白云:这里比喻皇帝或高雅的集会。
门连:门庭相连。
萧洞:一个地名,代指偏僻之地。
曲江:唐代长安著名景点,常有文人雅集。
满院:整个庭院。
柽竹:柽树和竹子,象征清高雅致。
期栖:期望栖息。
鸾鹤群:鸾鸟和鹤,象征吉祥和高洁之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棠所作,名为《题郑拾遗南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明时无事谏,岂事隐明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平静的早晨没有政务烦扰,可以自由地观察周围环境,感受自然之美。这里的“明君”有可能指代当朝圣明的君主,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所向往的理想君主。

"每值离丹陛,多陪宴白云"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宫廷之外,常常独自一人漫步于红色的台阶(丹陛),伴随着飘逸的白云。这里的“丹陛”通常指代宫殿或高贵的地方,而“宴白云”则象征着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

"门连萧洞僻,地与曲江分"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居之处,门外是一片幽深的山谷(萧洞),而土地则与蜿蜒的河流相接。这里的“萧洞”和“曲江”都营造出一种隐逸、宁静的氛围。

"满院皆柽竹,期栖鸾鹤群" 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居所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象,全院都是低矮的竹子(柽竹),而诗人希望能有仙鸟(鸾鹤)在此栖息。这里的“柽竹”和“鸾鹤”都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题青山馆

境概殊诸处,依然是谢家。

遗文齐日月,旧井照烟霞。

水隔平芜远,山横度鸟斜。

无人能此隐,来往谩兴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题闻琴馆

城非宓贱邑,馆亦号闻琴。

乃是前贤意,常留化俗心。

代公存绿绮,谁更寄清音。

此迹应无改,寥寥毕古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秦州城

圣泽滋遐徼,河堤四向通。

大荒收虏帐,遗土复秦风。

乱烧迷归路,遥山似梦中。

此时怀感切,极目思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慈恩寺元遂上人院

竹槛匝回廊,城中似外方。

月云开作片,枝鸟立成行。

径接河源润,庭容塔影凉。

天台频去说,谁占最高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