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圣泽滋遐徼,河堤四向通。
大荒收虏帐,遗土复秦风。
乱烧迷归路,遥山似梦中。
此时怀感切,极目思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与苍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个人宿命的深切感怀。
“圣泽滋遐徼”一句,以“圣泽”代指秦州之地,说明这里曾经承受过帝王的恩泽,而今却已成往事。"河堤四向通"则描绘出秦州城周围河流与堤岸的宏伟景象,显示出古人对这片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大荒收虏帐”中的“大荒”,可以理解为辽阔无垠的荒漠之地;“收虏帐”则是说曾经的边塞战事如今已成过去,敌人的帐篷也随风而逝。此句表达了对昔日战乱的回忆。
“遗土复秦风”一句,“遗土”指的是历史留下的遗迹,而“复秦风”则是说这些遗迹又恢复到了秦朝时期的面貌,显示出一种历史循环与文化传承。
“乱烧迷归路”和“遥山似梦中”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边塞中的迷茫感受。"乱烧"可能指的是战火或是自然景观,而“迷归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途的困惑与迷失;“遥山似梦中”则是在说远方的山脉如同梦境一般,既美丽又不真实。
最后两句,“此时怀感切,极目思无穷”,通过强烈的情感和视线的极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个人命运深沉而复杂的情感。"此时怀感切"表明诗人的情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点,而“极目思无穷”则是说诗人通过极尽目力所及之处,去思考那些没有尽头的历史、自然和个人宿命。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秦州城及其周边景象的细腻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个人的生命历程深沉的情感。
不详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竹槛匝回廊,城中似外方。
月云开作片,枝鸟立成行。
径接河源润,庭容塔影凉。
天台频去说,谁占最高房。
赤城霞外寺,不忘旧登年。
石上吟分海,楼中语近天。
重游空有梦,再隐定无缘。
独夜休行道,星辰静照禅。
了了在心中,南宗与北宗。
行高无外染,骨瘦是真容。
饭野盂埋雪,禅云杖倚松。
常修不住性,必拟老何峰。
闲身却不闲,日日对天颜。
已住城中寺,难归海上山。
诗传华夏外,偈布市朝间。
欲问空门事,空门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