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忠州访酆都观(其一)

是山来自古,与世类相忘。

雨染新苔翠,风吹老柏香。

神仙多汉魏,祠像半隋唐。

几许烟霞侣,相从老此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山自古以来就存在,与世无争,默默相伴。
雨滴润泽新生的青苔,显得更加翠绿,风儿吹过,老柏树散发出香气。
这里的神仙多是汉魏时期的,庙宇里的塑像大多建于隋唐年间。
有多少云雾缭绕的隐士,选择在此地终老一生。

注释

山:指代古老的山脉。
自古:自古以来。
忘:忘记,不被记住。
雨染:雨水滋润。
新苔:新生的青苔。
翠:翠绿色。
风吹:被风吹拂。
老柏:老柏树。
香:香气。
神仙:传说中的仙人。
汉魏:汉朝和魏朝。
祠像:庙宇里的塑像。
隋唐:隋朝和唐朝。
烟霞侣:云雾缭绕的隐士。
相从:相伴,跟随。
此乡:这个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山川的景象,通过山、雨、苔、风、柏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开篇“是山来自古,与世类相忘”表达了山川的不朽与永恒,它们似乎已经与世间的一切变化隔绝,成为了时间的见证。

接着,“雨染新苔翠,风吹老柏香”则描绘了山中雨后的景色,新生的苔藓被雨水濡染得更加翠绿,而古老的柏树在风中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的更新与永恒,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下面,“神仙多汉魏,祠像半隋唐”一句,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提及山中有许多古代神仙的传说,以及历朝历代留下的祭祀遗迹。这里所谓“汉魏”,是指两汉时期与魏晋时期,而“隋唐”则是隋末唐初。这一句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点滴,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几许烟霞侣,相从老此乡”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古老山川的留恋之情。这里“几许”,意指不多或难以计数;“烟霞侣”,则是形容山中景色的朦胧美妙。而“相从老此乡”,则显示出诗人对这个地方长久以来的一种情感寄托,仿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找到了归宿。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山川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历史沉淀以及个人情感寄托的一种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过清湘洮阳驿和方孚若韵

问驿寻梅路渐深,壁间谁帖迈来禽。

困诗感叹人才旧,投笔惭书岁月今。

访古暂陪湘水浒,忧时远到雪山阴。

牧羝持节畴能似,空倩宾鸿为寄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过鄂渚登南楼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

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

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

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愚溪

为底先生此水居,正缘不解学颜愚。

身虽乐彼溪山似,名不期而天壤俱。

往事勿言今已矣,当时岂意在兹乎。

拟招故老穷佳胜,烟草萧萧宅一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过樊城用刘清叔韵

古垒连边色,烟芜带夕阳。

千年周翰祀,一瓣楚人香。

楼堞新宏壮,丘墟几废荒。

客怀明哲戒,飞梦绕吴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