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隐为黄彦正三首(其二)

知时布谷隔林呼,雨后春犁学自扶。

岂可枉寻干禄仕,何妨识字作农夫。

畬田火米常先熟,老瓮新篘不用沽。

窃比古人谁得似,长沮桀溺是吾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志在耕读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首句“知时布谷隔林呼”,以布谷鸟的啼鸣象征时间的流转和农事的节令,暗示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顺应。接着,“雨后春犁学自扶”描绘了春雨过后,农人扶犁耕作的场景,既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也蕴含着对丰收的期待。

“岂可枉寻干禄仕,何妨识字作农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功利的不屑,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认为读书识字并不一定要追求功名,同样可以融入平凡的农耕生活中,享受精神的富足。接下来的“畬田火米常先熟,老瓮新篘不用沽”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熟悉和对自然循环的理解,畬田的火米提前成熟,老瓮中的新酒无需外求,都体现了他对自然节奏的把握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窃比古人谁得似,长沮桀溺是吾徒”以古代隐士长沮、桀溺自比,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认同,认为自己虽非古人,但在追求心灵自由和自然生活方面,与古人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日常农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耕隐为黄彦正三首(其三)

背城茅屋水云深,绝迹无人向此寻。

壤父不知尧帝力,君房安识子陵心。

扶犁晓趁黄梅雨,嗿馌凉依绿树阴。

但使年年多黍稌,何忧白发老相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陈敬德主簿题明心寺壁

秋风过客几华颠,只记曾留短簿船。

清话可延僧有供,吾生未到我无缘。

窗间贝叶猿偷看,石上松花鹤衬眠。

王播他年访遗迹,碧纱应护旧题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俞东村示教雨窗感兴佳作连篇累牍寓意深远譬如雍门之琴能使听者堕泪讽咏之馀勉强追和不翅鸣瓦釜而配黄钟也(其一)

白发无情不我饶,东风杨柳自新条。

蓬莱弱水舟难到,阊阖青云路本遥。

晚景生涯何转拙,早年豪气已俱消。

闭门只是听春雨,连及莺花也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俞东村示教雨窗感兴佳作连篇累牍寓意深远譬如雍门之琴能使听者堕泪讽咏之馀勉强追和不翅鸣瓦釜而配黄钟也(其二)

老怀多感不能禁,当得春来日日阴。

酒为破除聊纵饮,诗因牵帅强搜寻。

屋茅直透三重湿,溪水平添数尺深。

白发懒梳巾懒戴,寻花问柳更何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