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师直之会稽宰

天下风物佳,莫出吴与越。

新罢吴官来,又随越舸发。

连宰吴越间,皆迩蛟鼍窟。

伯氏复同郡,邑境接民垡。

宁将内隔外,正似肉附骨。

姚江遗鱼蟹,稽山奉笋蕨。

足得相交欢,高堂未华发。

送子意不尽,念逐有明月。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翻译

世间美景数,吴越堪称首。
刚卸吴地任,又乘越舟行。
接连治理吴越,近在蛟龙洞穴旁。
你我同郡人,乡邻相连田陌上。
宁愿内部紧密,如同肉贴骨髓深。
姚江鲜美鱼蟹,稽山特产竹笋蕨菜。
足以共享欢乐,家中长辈尚未白头。
送别之情难尽,愿你前程如明月般明亮。

注释

天下:整个世界。
风物:风景和物产。
佳:美好。
莫:没有。
出:超过。
吴:古代中国地区名。
越:古代中国地区名。
新罢:刚刚卸任。
来:到来。
发:出发。
宰:治理。
皆:都。
迩:靠近。
蛟鼍:蛟龙和鼍龙。
窟:洞穴。
伯氏:对你的尊称。
复:又。
同郡:同一个郡。
邑境:乡邑的边界。
接:连接。
垡:田地。
内隔外:内部紧密。
正似:恰似。
肉附骨:肉贴着骨头。
姚江:河流名。
遗:赠送。
鱼蟹:鱼和蟹。
稽山:山脉名。
奉:献上。
笋蕨:竹笋和蕨菜。
足:足够。
得:能够。
相交欢:相互欢乐。
高堂:尊长。
华发:白发。
子:你。
意:心意。
不尽:未尽。
念:思念。
逐:追逐。
有明月:明亮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师直之会稽宰》,表达了对友人师直赴任会稽县令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中,诗人赞美了吴越之地的优美风物,认为这里无比出色,暗示了师直此行将置身于一个令人向往的环境中。接着描述了师直从吴地到越地任职的过程,强调了他的频繁调动,但无论在哪里,都临近蛟鼍出没的水域,暗含了仕途的险峻。

诗人提到师直与自己同郡,且两地百姓相连,如同肉附骨般紧密,表达了深厚的邻里关系。他还提及了姚江的鱼蟹和稽山的竹笋蕨菜,这些都是会稽的特产,象征着师直将享受到的地方特色和生活乐趣。诗人祝愿师直在新的任上能与当地人民和谐相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希望师直能在高堂尚且未老之时,事业有成。

最后,诗人以“送子意不尽,念逐有明月”收尾,既表达了对师直的不舍之情,也寄寓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的前程如明月般明亮照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未来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姜店

往日送子春风前,春风酣酣杏正妍。

今来送归秋风后,秋风摵摵沙满川。

马鬣斜倾毛瑟缩,驭吏噤唫足后先。

弊裘吹裂寒入骨,枯株磨戛火欲燃。

忽逢古寺出岩腹,与君下马相留连。

殿堂高下就山势,松柏森耸侵云巅。

长廊落叶卷若扫,丈室垂幔翻如褰。

像塑神母乳九子,抱携抚玩皆可怜。

却令远客自生念,欲见幼稚心烦煎。

拥炉对坐日昏黑,龛灯共借僧榻眠。

虽然覆衣冷如铁,不及在家贫无毡。

曲肱难寐要天晓,两股冻痹仍筋挛。

桹桹残夜木鱼响,起看昴毕倾西躔。

怒号斗息东方白,童仆整肃吾将还。

老僧扫壁持笔砚,请予强此题岁年。

出门并辔至山店,茅屋揭尽馀尺椽。

又据胡床一谈笑,君不解饮聊开筵。

程次都无五百里,箧中可乏一囊钱。

拂衣频起畏日昃,应恐慈母心悬悬。

顾我便当江海去,却思此地何由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朱司封知登州

驾言发夷门,东方守牟城。

城临沧海上,不厌风涛声。

海市有时望,闾屋空虚生。

车马或隐见,人物亦纵横。

变怪其若此,安知无蓬瀛。

昨日闻公说,今日闻公行。

行将劝农耕,用之卜阴晴。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朱玠户曹之广德军

南方小儿才读书,往往得官呵路衢。

君今五十始作掾,手板青袍非壮图。

况来桐汭水上城,折腰强颜休叹吁。

城西古祠能致雨,岁不有旱民无逋。

民乐未央君可娱,旧俗不与吾乡殊。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送朱表臣职方提举运盐

蜃灶煮溟渤,航咸播楚越。

官榷利言盈,盗贩弊相汨。

连艘以转致,搅灰或沉没。

虽使日鞭黥,未易穷奸窟。

朝廷用朱侯,提职欲无阙。

侯因许专画,拜疏陈其说。

曰臣有更张,敢以肝胆竭。

荆湘岭下城,恃远不畏罚。

堂堂事私贾,遮吏遭驱突。

愿使商自通,输金无暴猝。

淮江且循常,约束备本末。

国用必馀资,亭民无滞物。

事下丞相府,论议不可拔。

从之东南苏,拒之财赋遏。

听侯侯往施,所便黔黎活。

五味既和调,万里销狂悖。

汴水桃花时,犀舟顺流发。

过淮逢絮鲚,泊岸采芦蕨。

挂帆趋浪头,应不劳岁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