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其一)

平生六凿溷天游,文囿名场亦暂留。

江上偶然馀一秃,世人犹自说三刘。

薄寒正蜡寻山屐,夜雨偏回泛剡舟。

万众天涯同怅望,岂容宋玉独悲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翁同龢的作品,他以次韵的形式回应刘石香的寄怀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浮沉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变迁的观察。首句“平生六凿溷天游”描绘了诗人一生忙碌于世俗之事,如同六窍混杂于天地之间。接下来的“文囿名场亦暂留”暗示他在文学和名声的追求中也只是暂时停留。

“江上偶然馀一秃”中的“一秃”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头发稀疏,寓言自己在江湖上的孤独与落寞。而“世人犹自说三刘”则借古人刘禹锡、刘长卿、刘梦得三人来表达世人的关注和评价,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淡泊。

“薄寒正蜡寻山屐,夜雨偏回泛剡舟”两句,通过写诗人穿着登山鞋在薄寒中漫步,又在夜雨中泛舟剡溪,展现了他超脱尘世、寻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万众天涯同怅望,岂容宋玉独悲秋”以宋玉自比,感叹世间众人皆有相似的离愁别绪,自己并不孤单,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共鸣和对悲秋情绪的自我宽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翁同龢作为晚清文人的独特视角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10)

翁同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其二)

一沤一发一如来,处处圆明性地开。

难得甘黄挛下泽,莫因寒拾钝天台。

尖风冷月无边相,瘦竹孤花未易才。

山鸟不知吟啸事,看人开卷辄疑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蓉洲王丈所藏宋拓小字仙坛记庚申之冬曾为题句蓉丈既卒其家请濒石杨公铭墓因以此拓赠之今藏其嗣吉南献叔处辛丑正月持以见示开卷怆然用前题诗韵

蓉丈书律守晋法,濒兄笔妙兼刚柔。

二公一质一通敏,我获师友同时求。

道光以来台阁体,峻拔竞尚柳与欧。

元和脚硬瘦金峭,更有北派浩莫收。

颜公此书信奇绝,蹙缩寻丈归寸璆。

不知巧工谁著手,黄仙鹤辈烦雕锼。

忆当春明庙市盛,金鱼换此珊瑚钩。

道州嘉善两题记,皆饮老坚锋芒遒。

馀年四十亦赓续,芜词颣句黄茅稠。

略如少陵拜杜宇,颇疑天实开龙湫。

呜呼,定陵北狩日,神京门户勤绸缪。

吾侪未暇论文史,时时北望云山愁。

中兴大政焕一变,干戈渐戢礼乐修。

如何客星犯帝座,又见华盖西南流。

乾坤苍莽倏卌载,故人零落俱千秋。

草堂人日客携示,墨痕依旧春云浮。

抚时怀旧百虑集,安能竟学忘机沤。

老夫浪语客莫笑,世论于今多谬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春申舟次偶成

春申浦畔子胥祠,正是山寒木落时。

四裔竟将魑魅禦,寸衷尚有鬼神知。

老韩合传谁能辨,刘李同官莫漫疑。

此去闭门深谷里,会须读易更言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费屺怀太史以苏斋旧藏张公方碑见示次册中苏斋观碑等图诗三首选一

米市东偏菜市前,青棠门巷一凄然。

却从江国柧棱梦,證到兰堂塔影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