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牧童骑牛图

牛背稳于马,骑过南山下。

竹鞭三尺长,不用紫游缰。

四郊干戈罢,归放桃林野。

一曲太平歌,尔童奈乐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牧歌景象。通过“牛背稳于马”这一对比,诗人巧妙地突出了牧童与牛之间的和谐关系,暗示了牧童对自然的亲近与适应。接着,“骑过南山下”一句,不仅展现了牧童行进的路线,也隐含了他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与自在。

“竹鞭三尺长,不用紫游缰”,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牧童驾驭牛群的方式,竹鞭作为简朴的工具,既体现了农耕社会的实用主义,也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简单直接的联系。而“不用紫游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联系的纯粹与自然,紫游缰本是贵族或富有人家使用的装饰性鞭具,此处的省略,意味着牧童的生活朴实无华,与世无争。

“四郊干戈罢,归放桃林野”,这两句承上启下,从战争的背景转向和平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结束、回归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桃林野,既是具体的地理环境,也是理想中的桃花源般的世外桃源,象征着和平、自由与美好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曲太平歌,尔童奈乐何”,诗人以牧童自比,通过“一曲太平歌”表达了对当前和平生活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尔童奈乐何”,即孩子们如何面对未来的世界。这句既是对当下幸福的颂扬,也是对未来的深思,蕴含着对和平与安宁的珍视与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明代社会中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图景,以及诗人对于和平、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

皎皎连城璧,乃在巨璞中。

无人辨其真,甘与燕石同。

所以卞和氏,抱泣秋山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水中蒲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鱼。

楚楚东家女,盈盈楼上居。

泠泠抚瑶瑟,粲粲被罗襦。

昔如昆山玉,今如浊水珠。

美玉尚待价,明珠终不污。

形式: 古风

拟今日良宴会

今日惨不乐,忧来郁无端。

华堂秉明烛,思奉君子欢。

南窗抚瑶瑟,含情不能弹。

君情与妾意,忧乐转指间。

人生非金石,流景若飞丸。

何不返初服,英英谷中兰。

无言混萧艾,委质霜露间。

形式: 古风

得雨

夜闻蕉叶声,秋至得凉雨。

推窗云气暝,枕簟净无暑。

竹间萤火度,草际莎鸡语。

焦原当复荣,慰我三农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