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澹氏人安在,缥缈九霄间。

我来唯有石屋,周览百寻宽。

一曲中分夷险,两牖空光平布,满洞贮清寒。

高歌自堪仰,何必论金丹。周贤士,知此意,薄秦官。

一床一枕,依然犹伴白云闲。

门外俗尘如海,门里道心如水,谈笑足回澜。

此事无今古,不信叩嵛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之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境界。"澹氏人安在,缥缈九霄间"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外桃源般宁静生活的向往。"我来唯有石屋,周览百寻宽"则具体描绘了隐者的居所,是一处宽敞的石制建筑。

接着,"一曲中分夷险,两牖空光平布,满洞贮清寒"描述了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共存,其中“一曲”可能指的是小溪流水,“两牖”则是指窗户,这些都是隐者生活场所的细节。"高歌自堪仰,何必论金丹"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不羁的精神状态,对于传统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金丹”之说持有超然态度。

"周贤士,知此意,薄秦官"可能是在呼吁或提醒某位賢士,要懂得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权力机构(秦官)的不屑一顾。"一床一枕,依然犹伴白云闲"则是隐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最简单的生活,也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门外俗尘如海,门里道心如水,谈笑足回澜"这几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外两种不同世界的对立。隐者之所以选择这种生活,是因为他们认为世间纷扰(俗尘)如同汹涌的海洋,而自己的精神世界则清澈如水,这样的生活即便是简单的交谈笑语,也足以让人心满意足,无需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就。

最后,"此事无今古,不信叩嵛山"表达了这种生活理念和境界超越时空,是不依赖于具体历史时期或地点的。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一种颂扬,同时也是诗人个人对于自由和精神独立的一种追求。

收录诗词(1)

吴千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桥

有客过津亭,高歌愿濯缨。

阑干聚烟碧,波浪捲秋声。

蝀饮潇湘渴,龙游河汉横。

夕阳看不厌,待看月华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登狼山

郡僻山更远,尘喧与世违。

水横观雁度,天静见龙归。

落叶霜凝树,思亲泪湿衣。

西风怕回首,不忍白云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杂诗(其三)

客行情最苦,草草共清尊。

万水千山路,今朝好出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杂诗(其二)

山中多雨水,秋晚正妨农。

病菜和根煮,新粳带湿舂。

拥沙埋废井,堕石折枯松。

寂寂猿啼昼,白云藏数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