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扁舟随所适,兹地复跻攀。
雨久未妨旱,路穷方见山。
断桥人独去,高屿鸟孤还。
东望临安郡,潺湲一水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着小船,随意游荡,最终登高远眺的场景。首句“扁舟随所适,兹地复跻攀”展现出诗人随性而为的洒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接着,“雨久未妨旱,路穷方见山”两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长时间的雨水并未带来干旱,反衬出后来见到山景时的惊喜与满足。诗人继续描述了途中景象,“断桥人独去,高屿鸟孤还”,这两句以“断桥”和“高屿”为背景,通过“人独去”和“鸟孤还”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最后,“东望临安郡,潺湲一水间”两句,将视线转向远方,表达了诗人对临安郡的向往,以及通过一条流水与之相隔的微妙情感,既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也蕴含了一丝淡淡的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一次简短却充满感悟的旅行经历,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的深刻联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都门雨初歇,九陌紫埃清。
酌酒与君别,看云怆我情。
峡枫秋后赤,燕月夜深明。
去后如相忆,因风数寄声。
送客京华去,江干落日斜。
百年双短鬓,千里一浮槎。
柳色河桥雨,莺声驿路花。
明朝相忆处,云树渺天涯。
殊乡叹行役,登览更凄其。
落日家千里,故人天一涯。
渚烟渔父艇,江树水神祠。
远道交游少,凭谁慰所思。
尊酒荆门客,南征古道平。
云连神女庙,山绕夜郎城。
越巂开荒服,滇池隐旆旌。
相思日千里,肠断夜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