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伯庸再安抚泾原

西师又失律,将帅各颠覆。

流血丹川原,积尸委山谷。

咄嗟仁寿域,短夭生理促。

王命有不行,国威为之衄。

鄙夫无忧责,感慨祗恸哭。

况闻哀痛诏,辍食想颇牧。

朝廷足名卿,多垒各含辱。

谋议宜深长,疮痍待湔浴。

使乎非常任,天子意所属。

百万气未苏,吾民且局缩。

贤人勤功名,报国忍劳笃。

往者博望侯,昔时来君叔。

再三持汉节,白发走川陆。

岂不久憔悴,事业光简牍。

关河据上游,郡国同心腹。

征膳向五年,强宗亦单独。

君乘赤轮车,一一询比屋。

唐虞升平风,惆怅难再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闻伯庸再安抚泾原》是宋代诗人刘敞的作品,通过描述西师失律、将士覆没、鲜血遍地、尸体堆积的惨状,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诗中不仅描绘了战争的场景,还表达了对仁寿之域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叹息,以及对国家威严受损的忧虑。

接着,诗人抒发了对朝廷名臣在战事中的困境和责任的担忧,指出需要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彻底的疗伤行动。对于被任命为使者的期待,诗人认为这应是天子的重托,预示着可能的改变即将到来。

然而,面对百万大军尚未振作,百姓生活困顿的现状,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同情。他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功名而勤奋努力、不辞辛劳的人,以博望侯和君叔为例,强调了他们为国家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最后,诗人提到泾原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其作为战略要地的地位。他希望在五年的时间里,即使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也能保持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同时,诗人也期待着使者能够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以期带来和平与繁荣。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战争残酷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热切期盼,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邻几过门不留戏作

陈平少负郭,亦回长者车。

贫贱虽足羞,犹问道何如。

此风固宜少,未谓今便无。

所望台阁贤,尚能念古初。

左轓涂朱漆,长绶要银鱼。

化我不少留,始知心见疏。

弥年寄禄仕,竟日劳簿书。

相与同笑言,俱幸逃空虚。

春秋期知我,雅颂诲起予。

兹意未可忘,君宜诵权舆。

形式: 古风

秋雪

剥候凋群阳,幽阴肆腾涌。

清霜飞云初,大雪吁不凶。

缤纷舞鸿鹄,细碎翻蠛蠓。

北风故相资,冻雨仍更纵。

泥涂绝行道,珠璧弃郊垄。

峨峨九重高,兀兀双玉耸。

寒光坐辉映,凛气弥冲拥。

壮士歌慷慨,儒生议刑宠。

长年昔未逢,噤语空多悚。

皇天无私尤,德惠答虔巩。

岂伊伤时和,盖亦遵顺动。

况兹秋方高,民麦皆在陇。

龙蛇蛰既坯,鸟兽毛亦氄。

农夫乐休役,天子宽垂拱。

信此丰年祥,尔曹何必恐。

形式: 古风

秋雪寄献臣

三年海水旁,卑湿厌歊热。

都城幸相从,比岁秋逢雪。

秦吴乖风土,南北异时节。

惟君岁寒姿,一致乃欲别。

出门顾道路,冰霰埋车辙。

咫尺阻相过,谁当慰寥泬。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城楼

新晴彊人意,步上西城楼。

云烟开井邑,绮绣错田畴。

离离麦就熟,翳翳桑尚柔。

怀归感初服,览物怅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