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愈出游

桐帽棕鞋破晓烟,落花飞絮暮春天。

风檐转日噪乾鹊,云树隔溪啼杜鹃。

客引茅亭沽旧酒,僧邀竹院话枯禅。

病馀一事还堪笑,脚力轻松倍去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出游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首句“桐帽棕鞋破晓烟”,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晨起时分,诗人头戴桐叶编织的帽子,脚踏棕榈叶制成的鞋子,步入轻烟缭绕的清晨,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落花飞絮暮春天”一句,通过“落花”和“飞絮”这两个意象,巧妙地将季节转换为暮春,同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换。

“风檐转日噪乾鹊,云树隔溪啼杜鹃”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屋檐上,吸引着喜鹊的鸣叫;而远处的树林中,杜鹃鸟的啼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动听的春日乐章。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上的丰富景象,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生命活力的感慨。

“客引茅亭沽旧酒,僧邀竹院话枯禅”则展示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场景。在茅亭中,诗人与朋友相约饮酒,享受闲适的时光;而在竹院里,僧人邀请诗人共话禅理,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一场景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超越。

最后,“病馀一事还堪笑,脚力轻松倍去年”两句,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变化的感慨。经过病愈后的他,不仅身体恢复了健康,连脚步也变得轻盈,仿佛年轻了许多。这不仅是对身体康复的喜悦,也是对生活重新充满活力的乐观态度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舟行欲访三茅践许宗师鹤会之约

涧饮岩栖愿已违,小舟拂晓泛涟漪。

蒲丛露冷泣姑恶,木末云深叫子规。

山近三茅便杖屐,酒沽五里带糟醨。

乘风俓拟寻幽躅,莫负当年汗漫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夜卧旅邸梦入三茅山一道士病一道士鼾睡因作诗纪其概云

梦入三茅叩玉扉,楼台金碧净朝晖。

岩花涧草高低见,田鹤沙禽下上飞。

道士倚墙方熟睡,至人杜德不言机。

人间天上元非远,非想非非更觉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人日

人日吟窗涤砚尘,探官擘茧笑乡邻。

山人雅爱终南径,诗客空怀渭北春。

誉毁盖棺犹未了,勋名看镜不须频。

从今好是支离卧,有客问余方负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郭朝奉挽词二首(其一)

性俭家常足,心閒体自胖。

令名缘有子,良贵不须官。

遗像衣冠古,高堂几席寒。

他年说耆旧,回首重辛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