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女

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

苟无园中叶,安得机上丝。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

鸣梭夜达晓,犹恐不及时。

但忧蚕与桑,敢问结发期。

东邻女新嫁,照镜弄蛾眉。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要养蚕必须先种桑树,养蚕让人生也变得衰老。
如果没有园中的桑叶,哪里能得到织布的丝线。
我家并非富贵门第,官府的赋税天天追赶。
夜晚不停地穿梭到天亮,还怕不能及时完成。
只担心蚕和桑树,哪敢问婚嫁的日期。
东边邻居家的新娘刚出嫁,对着镜子摆弄她的眉毛。

注释

养蚕:饲养蚕宝宝以获取蚕丝。
桑:桑树,蚕的食物来源。
蚕老人亦衰:养蚕工作繁重,使人显得衰老。
苟无:如果缺少。
机上丝:指织布机上的丝绸,由蚕丝制成。
妾家: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指诗中的主人公。
官赋:政府征收的赋税。
日相追:每天都在催缴。
鸣梭:梭子在织布机上快速穿梭的声音,形容忙碌的织布情景。
结发期:指结婚的日期,结发意味着成婚。
东邻女:住在隔壁的女孩。
新嫁:刚刚出嫁。
照镜弄蛾眉:古代女子对镜打扮,修饰自己的眉毛,象征着婚嫁前的准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蚕女辛勤工作的情景,她必须先种植桑树以养育蚕丝,反映了农村劳动女性的艰辛生活。诗中通过对比蚕老与人衰,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和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诗也透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婚姻的期待,但现实生活中的官府征税让她不得不日夜忙碌于织布,以至于担心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蚕女这一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具象征意义,代表着勤劳和奉献。而这首诗通过对比邻家女子的幸福生活,更凸显了自己的辛酸与无奈。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的社会写实诗。

收录诗词(37)

司马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里贯均未详。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

  • 生卒年:847~858

相关古诗词

弹琴

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

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

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

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猎客

五陵射雕客,走马占春光。

下马青楼前,华裾独煌煌。

自言家咸京,世族如金张。

击钟传鼎食,尔来八十强。

朱门争先开,车轮满路傍。

娥娥燕赵人,珠箔闭高堂。

清歌杂妙舞,临欢度曲长。

朝游园花新,夜宴池月凉。

更以驰骤多,意气事彊梁。

君王正年少,终日在长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筑台

魏国昔强盛,宫中金玉多。

徵丁筑层台,唯恐不巍峨。

结构切星汉,跻攀横绮罗。

朝观细腰舞,夜听皓齿歌。

讵念人力劳,安问黍与禾。

一朝国既倾,千仞堂亦平。

舞模衰柳影,歌留草虫声。

月照白露寒,苍苍故邺城。

汉文有遗美,对此清飙生。

形式: 古风

道中早发

野店鸡一声,萧萧客车动。

西峰带晓月,十里犹相送。

繁弦满长道,羸马四蹄重。

遥羡青楼人,锦衾方远梦。

功名不我与,孤剑何所用。

行役难自休,家山忆秋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