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台

魏国昔强盛,宫中金玉多。

徵丁筑层台,唯恐不巍峨。

结构切星汉,跻攀横绮罗。

朝观细腰舞,夜听皓齿歌。

讵念人力劳,安问黍与禾。

一朝国既倾,千仞堂亦平。

舞模衰柳影,歌留草虫声。

月照白露寒,苍苍故邺城。

汉文有遗美,对此清飙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魏国曾经强盛无比,宫殿中满是金银珠宝。
征召民夫建造高台,只怕它不够高大雄伟。
建筑高耸直逼星辰,攀登时如过绮罗之阵。
白天观赏细腰舞蹈,夜晚倾听美女歌唱。
哪里顾及人民辛劳,何曾关心粮食与禾苗。
一旦国家倾覆,高楼大厦也化为平地。
舞女的身影在衰柳中摇曳,歌声留在草虫的鸣叫中。
月光照在寒冷的白露上,映着那片苍茫的旧邺城。
汉文帝尚有遗世之美德,面对此景清风徐来。

注释

魏国:古代的一个国家,这里指曹魏。
徵丁:征召壮丁。
层台:高台。
巍峨:高大壮观。
星汉:银河,这里形容楼台之高。
绮罗:形容华美的服饰,这里代指宫殿的奢华。
细腰舞:形容女子舞姿轻盈。
皓齿歌:形容女子歌声甜美。
人力劳:人民的劳苦。
黍与禾:泛指粮食作物。
一朝:一旦。
千仞:形容极高。
堂:宫殿。
平:夷为平地。
舞模:舞女的影子。
衰柳:枯萎的柳树,象征衰败。
草虫声:草丛中虫子的鸣叫声。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此处指秋天的露水。
邺城:古地名,曹魏时期的都城。
汉文:指汉文帝,以仁德著称的皇帝。
清飙:清凉的风,比喻清明的政治风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由盛转衰的历史感慨,通过对昔日魏国强盛时期宫廷生活的描述,以及对其建筑壮丽景象的描摹,反映出作者对于过去繁华而今已成废墟的深切感慨。诗中运用了“金玉多”、“层台”、“星汉”等意象,展现了当时宫廷的奢侈与辉煌,同时也通过“朝观细腰舞,夜听皓齿歌”等句子传达出一种繁华背后的虚幻感。然而,随着“一朝国既倾,千仞堂亦平”的转折,诗人的情感由赞美转向沉思,通过“舞模衰柳影,歌留草虫声”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哀伤。

在最后,诗人提及汉文帝时期遗留下的文化遗产,以及自己面对这段历史所产生的情感——“清飙生”,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的精神共鸣。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历史哲理和审美情怀。

收录诗词(37)

司马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里贯均未详。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

  • 生卒年:847~858

相关古诗词

道中早发

野店鸡一声,萧萧客车动。

西峰带晓月,十里犹相送。

繁弦满长道,羸马四蹄重。

遥羡青楼人,锦衾方远梦。

功名不我与,孤剑何所用。

行役难自休,家山忆秋洞。

形式: 古风

锄草怨

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出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形式: 古风

感古

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

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

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

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感萤

爱尔持照书,临书叹吾道。

青荧一点光,曾误几人老。

夜久独此心,环垣闭秋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