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离骚经

物性畏剽刭,人情忌孤蹇。

兰以香就焚,膏因明自减。

洁躬能取尤,高才终见远。

郑卫登中堂,韶英听斯缓。

溷流趋靡靡,谁复察区款。

灵均多遗悲,渔父有先见。

皎皎明月珠,溘矣沈湘沅。

至人执元枢,俛仰能自遣。

无为以为宝,随时任舒捲。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读离骚经》由明代诗人李时行所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屈原及其作品《离骚》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首句“物性畏剽刭,人情忌孤蹇”以物性和人情的畏惧与忌讳,引出对《离骚》中屈原独特个性和遭遇的思考。接着“兰以香就焚,膏因明自减”以兰花和油脂的特性,比喻屈原虽才华横溢,却因坚持正道而遭受迫害,最终悲剧收场。

“洁躬能取尤,高才终见远”赞扬了屈原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即使在逆境中也坚守自我,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郑卫登中堂,韶英听斯缓”通过音乐的比喻,指出屈原的高尚品质虽被误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欣赏。

“溷流趋靡靡,谁复察区款”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暗示了屈原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环境使然。最后,“灵均多遗悲,渔父有先见”提到屈原的悲哀和渔父的明智,进一步强调了屈原的孤独和不被理解。

“皎皎明月珠,溘矣沈湘沅”以明月珠的沉没,象征屈原的不幸命运,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敬仰和怀念。“至人执元枢,俛仰能自遣”赞美了屈原的超凡脱俗,即使面对困境也能自我解脱。“无为以为宝,随时任舒捲”则总结了屈原的人生哲学,即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不强求外物,体现了其深邃的智慧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离骚》的解读,不仅表达了对屈原个人命运的同情和敬意,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58)

李时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咏二十首(其一)

默坐观元化,泰初本鸿濛。

人文既开朗,元和乃渐通。

世事有盛衰,治乱互相从。

消息斡其权,厥运始复终。

气机本自然,太始不施功。

至人秉无为,端拱无极中。

下观蚁子群,蜗角竞豪雄。

万劫终委坏,浮云归太空。

得丧虚欣戚,胸次徒憧憧。

形式: 古风

感咏二十首(其二)

孔子五十龄,欣然常读易。

读至损益时,喟然自叹息。

益者终必损,损者必见益。

持盈在守谦,履盛当自抑。

盛衰互相倚,达者贵先识。

易理本元元,圣心相合一。

形式: 古风

感咏二十首(其三)

吾爱陶彭泽,达观忘俗筌。

一官但适意,不为生产牵。

饥时出门去,乞食向人前。

有则喜留客,鸡黍长开筵。

故人或见惠,悉付酒家钱。

遇饮即求醉,且了一日缘。

万事不著念,平生任自然。

清风在五柳,今古慕高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感咏二十首(其四)

扬雄老执戟,刘向终秘书。

白首不再迁,著述犹勤渠。

草玄在芸阁,青藜照夜厨。

立言志不朽,岁月忘居诸。

同时炫赫者,烬灭竟何如。

千古仰芳踪,名与天壤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