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武忠节图(其二)

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

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

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

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独自陪伴着羝羊在海上漂泊,相逢时涕泪涟涟向天空洒落。
忠诚和坚贞在生前就已经决定,老年节操应随死亡而终止。
活着未尝不可喜,但活着又何必担忧死亡;
即使愿意出卖国家,又能逃到哪里去呢?曾否记得苏公的正义胆识。

注释

独:单独。
伴:陪伴。
羝羊:公羊,古代祭祀用的羊。
海上:大海。
相逢:相遇。
血泪:悲痛的泪水。
向天流:向着天空倾诉。
定:决定。
老节:老年节操。
未论:不必说。
生可喜:活着是值得高兴的。
死堪忧:死亡令人忧虑。
卖国:背叛祖国。
何处:哪里。
识:认识。
苏公:指苏武,汉朝使臣,以坚贞闻名。
义胆:正义的胆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名为《题苏武忠节图(其二)》。诗中通过对苏武的描绘,表达了对他坚守忠贞不屈的崇高敬意。

“独伴羝羊海上游”,此句写出了苏武在北海牧羊时的孤独与坚持,他如同一只羝羊,在茫茫大海中独立前行,象征着他在异乡的寂寞和对国家的忠诚。

“相逢血泪向天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苏武遭遇的深切同情。在外国的土地上,他与亲朋好友的别离之痛,已化作无法抑制的悲哀。

“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此两句强调了忠诚和节操是苏武生前就已经坚定不移的信念,即便是在生命结束之后,这份节操仍旧值得赞颂。

“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悲壮的情感,对于那些能够为了国家和理想献身的人来说,不管是生还是死,都值得赞扬和怀念。

“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最后两句则是在强调,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够像苏武一样,有着如此坚定不移的忠诚之心呢?诗人通过这种反问,表达了对苏武忠节的无比敬仰,以及对于那些背叛国家的人的深刻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苏武事迹的抒情,展现了古代中国士大夫阶层对于忠诚和节操的崇高评价,以及对于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赞美。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题陈正献公六梅亭

相府亭前梅六株,四围香影护琴书。

月华犹带玉堂色,风味曾分金鼎馀。

五柳门前空寂寞,三槐堂上竟萧疏。

惟渠不变凌霜操,千古风标只自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得鱼集史评

男儿生作事,豪杰死留名。

天运常相禅,江流自不平。

百年多险梦,千古有闲评。

诸父渊源在,吾犹及老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黄冈寺次吴履斋韵

长江几千里,万折必归东。

南浦惊新雁,庐山隔晚风。

人行荒树外,秋在断芜中。

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楚观楼

西风吹感慨,晓气薄登临。

半壁楚云立,一川湘雨深。

乾坤横笛影,江海倚楼心。

遗恨飞鸿外,南来访远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