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神秀楼追和忠定公韵

峨峨城南楼,缔创知几时。

楼前中津水,潮来复潮归。

眷此云海区,襟带东西溪。

图牒考往事,杳杳孤鸿飞。

传闻昔芜城,陋若枳棘篱。

鼎新赖宗衮,欲与千年期。

纪事属东莱,字字皆吾师。

甲子甫一周,孙枝继成规。

壁垒访遗迹,阑干纳馀晖。

农隙既閒暇,溟波日平夷。

班春布宽大,谕俗无浇漓。

乔木有世臣,惟有乃似之。

此段信奇事,今昨何是非。

指顾旧观还,略不烦文移。

落成当元夜,月华流客衣。

前作信高韵,新篇实英词。

却笑岘山语,登临何足悲。

形式: 古风

翻译

巍峨的城南楼,它创建于何时已难考究。
楼前流淌着中津水,潮起潮落,循环往复。
我眷恋这片云海区域,东溪西溪如襟带般环绕。
查阅古籍探寻过往,孤鸿远去,踪迹难寻。
听说昔日的芜城,简陋得如同荆棘丛篱。
革新之功归功于宗衮,他期望与历史共存千年。
记录史事的东莱人,字字句句都是我的老师。
六十年一轮回,孙辈延续先人的规矩。
探访遗迹,栏杆上夕阳余晖洒落。
农闲之时,海面平静如镜。
春天到来,恩泽广布,教化百姓淳朴无邪。
大树下有世代忠臣,他们的精神犹如这乔木。
这段故事真奇特,今日与昨日,是非难辨。
回顾旧景,无需多言,一切尽在眼前。
楼成之日正值元宵,月光洒满游子衣裳。
先前的作品高雅脱俗,新篇更是卓越的诗篇。
嘲笑岘山的感慨,登高望远,何须悲伤。

注释

峨峨:高大巍峨。
缔创:创建。
中津水:河流名。
潮来复潮归:潮汐往复。
云海区:广阔海域。
襟带:环绕。
图牒:古籍。
杳杳:遥远。
芜城:废弃之城。
陋若:简陋如。
鼎新:革新。
宗衮:人名。
纪事:记录历史。
东莱:地名。
甲子:六十年。
孙枝:后辈。
壁垒:遗迹。
阑干:栏杆。
农隙:农闲。
溟波:大海。
班春:布施恩惠。
浇漓:浮躁。
乔木:大树。
世臣:世代忠臣。
信奇事:奇异的故事。
今昨:今昔。
略不:无需。
文移:过多文字。
元夜:元宵之夜。
月华:月光。
高韵:高雅的韵律。
英词:杰出的诗篇。
岘山语:岘山的感慨。
登临:登高望远。

鉴赏

这首宋代赵汝遇的《重建神秀楼追和忠定公韵》描绘了一座位于城南的历史悠久的楼阁,历经兴废变迁。诗人通过描述楼前的中津水潮起潮落,联想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的深远。他感慨楼台的修建与古代先贤如宗衮的贡献密切相关,将历史记载视为师训。

诗中提到的芜城昔日的简陋与今日的重建形成鲜明对比,赞美了新建神秀楼的宏大规模和深远影响。诗人还提及农闲时分,人们在楼台上欣赏平静的水面,推行仁政,教化百姓。他以树木比喻世袭忠良,感叹今昔变化,认为新的建筑无需过多文字修饰,自然引人注目。

最后,诗人期待楼阁在元夜建成时,月光洒落,增添了诗意氛围。他称赞前人的作品高雅,而新作更是卓越的佳词。诗人以轻笑回应岘山的感慨,表达出对登临美景的喜悦,而非单纯的悲伤。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以及对新建工程的赞美。

收录诗词(1)

赵汝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桥

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我欲直从心地见,来看磊磈听淙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刘阮庙

当年刘阮意何穷,莫谓仙凡事不同。

解到琼台双阙下,遥知道骨与仙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致爽轩

浓阴夹道水流渠,吹尽残花不复馀。

唯有范家千亩竹,青青依旧色侵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

飔飔忽见青鸾尾,扫遍翠崖冈上头。

昨夜月明仙子过,玉笙吹彻万山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