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峨峨城南楼,缔创知几时。
楼前中津水,潮来复潮归。
眷此云海区,襟带东西溪。
图牒考往事,杳杳孤鸿飞。
传闻昔芜城,陋若枳棘篱。
鼎新赖宗衮,欲与千年期。
纪事属东莱,字字皆吾师。
甲子甫一周,孙枝继成规。
壁垒访遗迹,阑干纳馀晖。
农隙既閒暇,溟波日平夷。
班春布宽大,谕俗无浇漓。
乔木有世臣,惟有乃似之。
此段信奇事,今昨何是非。
指顾旧观还,略不烦文移。
落成当元夜,月华流客衣。
前作信高韵,新篇实英词。
却笑岘山语,登临何足悲。
这首宋代赵汝遇的《重建神秀楼追和忠定公韵》描绘了一座位于城南的历史悠久的楼阁,历经兴废变迁。诗人通过描述楼前的中津水潮起潮落,联想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的深远。他感慨楼台的修建与古代先贤如宗衮的贡献密切相关,将历史记载视为师训。
诗中提到的芜城昔日的简陋与今日的重建形成鲜明对比,赞美了新建神秀楼的宏大规模和深远影响。诗人还提及农闲时分,人们在楼台上欣赏平静的水面,推行仁政,教化百姓。他以树木比喻世袭忠良,感叹今昔变化,认为新的建筑无需过多文字修饰,自然引人注目。
最后,诗人期待楼阁在元夜建成时,月光洒落,增添了诗意氛围。他称赞前人的作品高雅,而新作更是卓越的佳词。诗人以轻笑回应岘山的感慨,表达出对登临美景的喜悦,而非单纯的悲伤。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以及对新建工程的赞美。
不详
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我欲直从心地见,来看磊磈听淙潺。
当年刘阮意何穷,莫谓仙凡事不同。
解到琼台双阙下,遥知道骨与仙风。
浓阴夹道水流渠,吹尽残花不复馀。
唯有范家千亩竹,青青依旧色侵书。
飔飔忽见青鸾尾,扫遍翠崖冈上头。
昨夜月明仙子过,玉笙吹彻万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