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歌

武林山高九十丈,回峦复壑含万象。

旧时灵隐今云林,月地云居虚且朗。

天龙八部共咨议,宜有奇岚作屏障。

调御丈夫破颜笑,何须尔力劳鞅掌。

惟西天竺灵鹫峰,弹指飞来大方广。

飞来阎浮人不识,碧眼胡僧识非诳。

恒河沙数无量佛,仍坐峰头白毫放。

但看相好及手印,一一不异梵铜像。

历劫万亿不飞去,镇以佛力信无爽。

我来徒讶未前逢,玉削云镂相偃仰。

怪石斜坠挂天绅,异木倒生谢土壤。

猿吟鹤唳演摩诃,不杂人间丝竹响。

奇境至此无更奇,大士如如不动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飞来峰歌》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杭州武林山中飞来峰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飞来峰的高峻与奇特,以及其上所蕴含的佛教文化气息。

首先,诗人以“武林山高九十丈,回峦复壑含万象”开篇,描绘了飞来峰的雄伟壮观,山势高耸入云,峰峦重叠,包容万象。接着,“旧时灵隐今云林,月地云居虚且朗”两句,将飞来峰与历史上的灵隐寺联系起来,暗示此处曾是修行之地,如今云雾缭绕,更加显得幽静空灵。

“天龙八部共咨议,宜有奇岚作屏障”则进一步渲染了飞来峰的神秘与神圣,仿佛天龙八部在此集会,奇峰云岚为他们提供了庇护。接下来,“调御丈夫破颜笑,何须尔力劳鞅掌”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飞来峰自然美景的赞叹,似乎连大自然都为之欢笑,无需人力刻意雕琢。

“惟西天竺灵鹫峰,弹指飞来大方广”点明了飞来峰的来历,它如同西天竺的灵鹫峰一般,从远方飞来,坐落在这里,成为一处宏大的景观。诗人接着描述了飞来峰的奇异之处,“飞来阎浮人不识,碧眼胡僧识非诳”,强调了飞来峰的与众不同,即便是常人难以辨识,但对佛教徒来说,它的真实存在不容置疑。

“恒河沙数无量佛,仍坐峰头白毫放”描绘了飞来峰上可能存在的佛教圣迹,无数佛像在峰顶散发光芒,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光明。最后,“但看相好及手印,一一不异梵铜像”强调了这些佛像的庄严与真实,与梵文中的铜像无异,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精妙与传承。

“历劫万亿不飞去,镇以佛力信无爽”表达了对飞来峰长久存在的信念,认为它是佛力的见证,历经无数劫难而不衰败。诗人最后感慨自己虽来此却未能提前遇见这奇景,只能徒增惊叹之情,同时描绘了飞来峰周围环境的自然之美,如猿猴的啼叫、鹤的鸣唳,与人间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飞来峰的超凡脱俗。

整首诗通过对飞来峰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一独特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与敬仰。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赐浙江学政雷鋐

衡文慎辨伪兮真,两浙吴山近八闽。

为汝便因养老母,即斯推可教都人。

晷膏良苦毋骄贵,藜藿曾甘莫忘贫。

伫见宾兴皆硕彦,近名宜戒致谆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翰林院侍讲刘起振年一百三岁自粤东来浙迎驾诗以赐之

台背耸隆肩,来瞻跸路边。

成名后梁颢,得寿拟彭篯。

人瑞今犹古,经传后继前。

越都无虑远,应是地行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冷泉亭子

不碍静中喧,看取动时定。

小坐忘万缘,湱然满清听。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径]韵

韬光

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

蜿蜒盘云径,仰视天一隙。

琅玕轮尺围,过雨翠欲滴。

葱茜交风枝,似扫行人迹。

野禽送春声,可见不可识。

犹嫌山寂历,间以泉淙石。

攀陟造其巅,长烟一空白。

稍待烟旋消,千里来几席。

近湖远者江,由江达海直。

足力不能穷,结揽须臾得。

譬如虚室光,其通乃在塞。

留兹片晌兴,酬彼万古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