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

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

蜿蜒盘云径,仰视天一隙。

琅玕轮尺围,过雨翠欲滴。

葱茜交风枝,似扫行人迹。

野禽送春声,可见不可识。

犹嫌山寂历,间以泉淙石。

攀陟造其巅,长烟一空白。

稍待烟旋消,千里来几席。

近湖远者江,由江达海直。

足力不能穷,结揽须臾得。

譬如虚室光,其通乃在塞。

留兹片晌兴,酬彼万古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名为“韬光”的隐秘之地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云、径、天、琅玕、葱茜、风、野禽、烟、湖、江、海等,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首句“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点明了地点的隐蔽与环境的幽静。接着,“蜿蜒盘云径,仰视天一隙”描绘了曲折的山路和仰望天空的景象,体现了路径的险峻与视野的开阔。琅玕的翠绿与过雨后的清新相映成趣,“葱茜交风枝,似扫行人迹”则表现了树木的茂盛与自然的宁静。

“野禽送春声,可见不可识”一句,通过听觉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暗示了环境的神秘与难以完全理解。接下来,“犹嫌山寂历,间以泉淙石”进一步强调了山的寂静,并通过泉水的声音增添了生动感。

“攀陟造其巅,长烟一空白”描述了攀登至山顶的壮举,以及到达顶峰后所见的广阔景象。最后,“稍待烟旋消,千里来几席”、“近湖远者江,由江达海直”、“足力不能穷,结揽须臾得”、“譬如虚室光,其通乃在塞”、“留兹片晌兴,酬彼万古客”等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探索精神的颂扬以及对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斸笋

戟嶷见龙角,清供试新尝。

恐损凌云质,不教多斸将。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天竺寺

屈曲泉流绕石林,到来竺宇畅幽寻。

了知说法无多子,且喜入山不厌深。

七佛总空身语意,三生谁话去来今。

未能习静催归辔,已听钟流云外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水乐洞用苏轼韵

君不见三郎未辨泾与渭,却厌丝桐淡於水。

又不见兴公作赋强出头,目空一切低九州。

持示荣期高位置,掷地金石声应流。

都官别开闻思窍,创名水乐俗人笑。

俗人笑博雅人喜,致使东坡契清照。

钱塘春月驻巡辕,烟霞岭下鸣钧天。

更道东阳亦有此,相去不过两郡间。

偶闻谓是招在徵,即景成吟亦堪喜。

归来跋马苏公堤,至今想像知音耳。

形式: 古风

理安寺

路尽九溪十八涧,境奇三竺两高峰。

香台听讲来驯鸽,静室安禅制毒龙。

法雨淙常空色相,岩花放不论春冬。

归鞭却恐留清恋,倩取白云一片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