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

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

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

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

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

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

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七块奇石匹配给七位贤人,隐居的僧人将它们移到山上。
石头的本性格外坦荡磊落,而这些君子更是品格高尚奇特。
踮脚修行的僧袍容易破损,静坐的客人帽子也可能会掉落。
夜晚倚靠着映着月光的树影,白天则在风中倾听着竹枝摇曳。
石头因其质地担心被雕琢,表面坚硬却容易被风化变色。
即使是逃离火源的玉石也会受害,唯有它孤独地永远留在这里。

注释

七石:指七块特别的石头。
七贤:指七个品德高尚的人。
隐僧:隐居的和尚。
石性:石头的本性。
磊落:形容人品行正直、坦荡。
高奇:高尚而独特。
跂禅:踮脚打坐修行的僧人。
服宜坏:衣服容易磨损。
坐客:静坐的宾客或访客。
冠可隳:帽子可能掉落。
夜倚:夜晚依靠。
月树影:月光照耀下的树影。
昼倾:白天倾斜。
风竹枝:风吹动的竹枝。
集质:聚集的实质,这里指石头的实体。
追琢:雕琢,修饰。
表顽:表面坚硬。
磷缁:颜色变黑,比喻遭受风化。
佚火:远离火源。
玉亦害:即便是玉也会受到伤害。
块然:孤独地,独自。
在兹:在这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僧山上的景象,诗中的“七石”配以“七贤”,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赞美。"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两句通过石头的坚硬无比来比喻君子的高贵与卓绝。

"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则是说僧人修炼时的衣物和客人的帽子都可能因为长时间的静坐而有所损耗,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僧人修行与客人参访的情景。

接下来的"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详的自然环境,月光之下,树影摇曳;白日里,风吹竹叶,生动传神。

"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内在修养和外表磨练并重的态度。"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中,“佚火”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冶炼工艺,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之物的纯粹与恒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向往。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花石长枕歌荅章居士赠

楚山有石郢人琢,琢成长枕知是玉。

全疑冰片坐恐销,间发花丛惊不足。

赠予比之金琅玕,琼花烂熳浮席端。

吾师道吾不执宝,今日感君因执看。

试叩铿然应清律,纤尘不留蝇敢拂。

万物皆因造化资,如何独负清贞质。

南山有云鹄在空,长松为我生凉风。

高友朗咏乐其中,行住四仪皆道意。

不学小乘一曲士,唯将此物安座隅,取次闲眠有禅味。

形式: 古风

陈氏童子草书歌

书家孺子有奇名,天然大草令人惊。

僧虔老时把笔法,孺子如今皆暗合。

飙挥电洒眼不及,但觉毫端鸣飒飒。

有时作点险且能,太行片石看欲崩。

偶然长掣浓入燥,少室枯松欹不倒。

夏室炎炎少人欢,山轩日色在阑干。

桐花飞尽子规思,主人高歌兴不至。

浊醪不饮嫌昏沈,欲玩草书开我襟。

龙爪状奇鼠须锐,水笺白皙越人惠。

王家小令草最狂,为予洒出惊腾势。

形式: 古风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形式: 古风

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慄。

日上香垆情未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