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辩叔知巩县

言为西邑宰,本是洛阳人。

送驲往归魏,迎车来入秦。

山川成巩固,陵庙壮威神。

好学河阳政,栽花作县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他担任西部城市的官员,原籍是洛阳。
他骑马送信回魏国,又迎接车辆进入秦国。
山水稳固,陵墓庙宇显赫威严。
他效仿河阳的好政策,种花装点县城如春天般美丽。

注释

言:言语,指官职。
为:担任。
西邑:西部城市。
宰:官员。
本:原本。
是:是。
洛:洛阳。
阳:古代地名,洛阳的别称。
送驲:骑马送信。
归:返回。
魏:古国名,后魏。
迎车:迎接车辆。
入:进入。
秦:古国名,秦国。
山川:山水。
成:稳固。
巩固:稳固不摇。
陵庙:陵墓和庙宇。
壮:显赫。
威神:威严神圣。
好学:喜好学习。
河阳:地名,今河南孟州一带。
政:政治,政策。
栽花:种植花卉。
作县春:装点得像春天一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吴辩叔知巩县》。诗中,梅尧臣以送别友人吴辩叔赴任巩县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对巩县山水人文的赞美。

首句“言为西邑宰”,点出吴辩叔即将担任巩县的县令,言语间透露出对其职务的尊重和期待。次句“本是洛阳人”则暗示了吴辩叔的籍贯,增加了亲切感。接下来,“送驲往归魏,迎车来入秦”描绘了吴辩叔离京赴任的场景,既有送别的离情,也有对新任之地的想象。

“山川成巩固,陵庙壮威神”两句,赞美巩县的地理形势稳固,以及其历史底蕴深厚,陵庙显现出威严与神圣。最后两句“好学河阳政,栽花作县春”,寄寓了对吴辩叔回去后推行仁政,以智慧治理地方,甚至通过栽花绿化,使巩县如同春天般生机勃勃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也展现了对巩县风土人情的赞赏,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清新风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弟良臣归宣城

乔木句溪边,秋光几曲连。

将归三亩宅,远寄下江船。

伴尔唯征雁,悲余有暮蝉。

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弟赴和州幕

夹河为郡不如古,江北江南作冗官。

须记长传一经训,虽贫莫改饮瓢欢。

历阳况与吾庐近,春谷休言问膳难。

此日停舟聊举酌,明当水驿自加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张子野秘丞知鹿邑

忽作五年别,相逢双鬓疏。

不知从此去,当见复何如。

公秫时为酒,晨庖日有鱼。

沛谯风物美,聊以乐琴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张秀才之淮南

聊为楚客唱,一送淮南行。

出汴远心喜,移舟孤岫横。

危帆将进浦,寒雾不分城。

枚乘旧居处,向来秋草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