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韵

眼前事事皆可书,秋叶满江烟满湖。

霜风细织红锦幄,露菊洗出黄金肤。

山南山北蹑飞径,步步藤梢牵客裾。

褰裳飞下蒹葭浦,纷纷鸥鸟来相娱。

渔火深明隔桥浦,炊烟出没临溪庐。

溪山洗断鸳鸯梦,犀篦不忆钱塘苏。

百年日月走双毂,万古兴亡同一吁。

角鹰肯恋绣鞲稳,野马不受金羁拘。

功名贵富两安用,乌有先生并子虚。

不图操笔赋清庙,但思击壤赓康衢。

何时再踏故山麓,芭蕉长大桤栽粗。

夜畴娟娟湿翻露,春林聒聒听提壶。

鱼肥不用去熊掌,酒浊正是胜醍醐。

一区春雨熟瓜芋,半溪秋水繁菰蒲。

侯门亦复怜稚子,下状不敢劳长须。

吾生一饱足已矣,岂复过意求膏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与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首句“眼前事事皆可书”点明了诗人对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满兴趣,愿意记录下来。接下来的“秋叶满江烟满湖”,以秋叶铺满江面、湖面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宁静而丰富的秋日氛围。“霜风细织红锦幄,露菊洗出黄金肤”则通过霜风与露水的描绘,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动的质感与色彩,展现出秋天的独特魅力。

“山南山北蹑飞径,步步藤梢牵客裾”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山间小径,藤蔓轻拂衣袖的场景,充满了诗意与自由感。“褰裳飞下蒹葭浦,纷纷鸥鸟来相娱”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鸥鸟的陪伴更添了几分乐趣。

“渔火深明隔桥浦,炊烟出没临溪庐”描绘了夜晚的渔火与炊烟,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生活画面。“溪山洗断鸳鸯梦,犀篦不忆钱塘苏”则通过溪流与山川的洗涤作用,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百年日月走双毂,万古兴亡同一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角鹰肯恋绣鞲稳,野马不受金羁拘”通过动物的比喻,强调了自由与独立的重要性。

“功名贵富两安用,乌有先生并子虚”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的满足。“不图操笔赋清庙,但思击壤赓康衢”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最后,“何时再踏故山麓,芭蕉长大桤栽粗”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向往。“夜畴娟娟湿翻露,春林聒聒听提壶”描绘了夜晚与春天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鱼肥不用去熊掌,酒浊正是胜醍醐”通过食物与饮品的比喻,强调了生活的质朴与满足感。“一区春雨熟瓜芋,半溪秋水繁菰蒲”则展现了四季更替中自然生长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也反映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思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赠戴渔

李氏小房何必庐,颜氏心斋自有书。

吾衰久矣不复梦,子归求之师有馀。

千春杏花开阙里,万代风声吟舞雩。

静听犹闻唤回也,惊起不觉呼参乎。

茫茫空里撮不得,历历个中殊不疏。

一点外皆閒事业,三声中有大工夫。

莫欺山东老王质,拨醒江南穷戴渔。

若逢有眼但举似,漫敲此骨真何如。

能于灵府钻三寸,敢许孟门增一徒。

清风各自在何处,明月相看元不孤。

他还见汝不见汝,定是故吾非故吾。

形式: 古风

用和游次公韵赠慧琏

行到山深山愈青,山青水青青照人。

水光易昼而难夜,山态虽秋而亦春。

鱼窠在水不知湿,鸟翮凭空能自直。

霞绮横飞总是红,浪花才起浑无碧。

形式: 古风

再和示琏

秋林秋叶无全青,手先把者山中人。

不独秋风早来到,寒食清明随立春。

倒飞斜日光不湿,吹断长虹影皆直。

娟妙全存惨淡中,一寸不如一分碧。

形式: 古风

倦绣图

短屏小鸭眠枯苇,徘徊略住西风指。

佳人手閒心不閒,肠断吴江烟水寒。

凄凄空庭晚苔湿,冷篆青烟半丝直。

卷帘寂寞满天秋,惟见孤楠一株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