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其一)

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弦膝上桐。

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凭江阁看飞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高山流水的意境深远无尽
膝上放着的三尺空弦桐琴

注释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深厚友谊。
意无穷:意境深远,难以穷尽。
三尺空弦:指未弹奏的琴弦,象征着闲置的才华。
膝上桐:膝上放置的古桐木制成的琴。
默默:静静地,无声无息。
此时:此刻。
会得:理解,体会。
坐凭:坐着依靠。
江阁:江边的楼阁。
飞鸿:飞翔的大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其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体验。

“高山流水意无穷”,这句话描绘了一幅高远连天、流水不息的壮丽画面,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胸襟广阔的情怀。这里的“高山流水”象征着永恒和生命力,“意无穷”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无限的情感。

“三尺空弦膝上桐”,这句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文人的形象,手持琴筝(但未弹奏),坐在一棵桐树下。这里的“三尺”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此处意指琴的大小;“空弦”意味着虽然有琴却未开始演奏,“膝上桐”则是说在桐树之下。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独自沉浸于自然之中的宁静情境。

“默默此时谁会得”,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对心灵交流的渴望。诗人在这个瞬间感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愫,似乎只有与他有相同感悟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坐凭江阁看飞鸿”,这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坐在靠近江边的建筑物——江阁中,观赏着天际间飞翔的鸿鸟。这一景象不仅是对自然景致的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

整首诗通过高山流水、琴筝桐树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江上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江口

六朝文物草连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江上晚来堪画处,参差烟树五湖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江宁夹口二首(其二)

日西江口落征帆,却望城楼泪满衫。

从此梦归无别路,破头山北北山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