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延英面奉入春闱,亦选功夫亦选奇。
在冶只求金不耗,用心空学秤无私。
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独喜至公谁是證,弥天上人与新诗。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文学家王涯所作,名为《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从内容来看,这是对某位高僧(在此被尊称为“上人”)的赞美之作,庆祝其在考试中获得佳绩。
首句“延英面奉入春闱”,意指广宣上人以其修养和学问进入了春季举行的科考场所。在唐代,“延英”可能是某一特定的书院或学堂之名。这里“春闱”即春试之处,显示出考试的正式与庄重。
接下来的“亦选功夫亦选奇”,则表明上人在选择学习方法和内容时,一方面追求精湛的技艺(功夫),另一方面也注重独特创新的探索(选奇)。这两者的平衡,体现了诗中人物学问与修养的全面性。
“在冶只求金不耗”一句,则是比喻上人的选择,不仅追求最精华的部分(如同冶炼金属只取其中的黄金),而且这种追求不会造成任何浪费或损失,意味着其学习和修行都极为高效。
紧接着,“用心空学秤无私”进一步阐述了上人的公正无私。这里的“秤”象征衡量事物的标准,上人之所以能做到“无私”,是因为其内心清明,能够如同精准的天平一样,对待世间万物。
中间两句“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则描绘了上人的变化能力和人们对其美好品质的期待。这里的“龙门”可能象征着一种神秘的、难以企及的境界,而“莺谷飞鸣”则是指上人如同鸟儿在林中自由歌唱,显示出其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
尾句“独喜至公谁是證,弥天上人与新诗”表达了诗人的独特喜悦之情。这里的“至公”,即至高无上的正直和公正,是对广宣上人品德的高度评价。而“弥天”则是赞美之词,用以形容上人德行如同弥漫于天地之间,影响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广宣上人的多方面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其品格、学问和境界的崇敬之情。
不详
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威仪毕陈,备乐将阕。苞茅酒缩,膋萧香彻。
宫臣展事,肃雍在列。迎精送往,厥鉴昭晰。
无姓无名越水滨,芳词空怨路傍人。
莫教才子偏惆怅,宋玉东家是旧邻。
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
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