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彭阁老还江西

白麻新拜内尚书,黄阁沉沉仰步趋。

四海谢安何日起,一年司马要人扶。

相门北阙存衣钵,祖帐东门入画图。

知有寸心犹捧日,不殊廊庙与江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送彭阁老还江西》。诗中描绘了对即将离开朝廷回到江西的老臣彭阁老的深情送别之情。

首联“白麻新拜内尚书,黄阁沉沉仰步趋”,以“白麻”和“黄阁”为引子,形象地描述了彭阁老新任内尚书的荣耀时刻,以及他步入权力中枢时的庄重与威严。这里,“白麻”象征着诏书,“黄阁”则是指宰相办公的地方,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彭阁老在官场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颔联“四海谢安何日起,一年司马要人扶”,运用典故,将彭阁老比作古代名臣谢安,表达了对其才能与影响力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彭阁老在官场上的重要性,如同当年的谢安一样,能够影响国家大局。而“一年司马要人扶”则进一步强调了彭阁老在朝中的关键作用,如同辅佐司马一样,不可或缺。

颈联“相门北阙存衣钵,祖帐东门入画图”,通过“相门”、“北阙”、“衣钵”、“祖帐”、“东门”、“画图”等一系列意象,描绘了送别彭阁老的场景。这里的“相门”和“北阙”都是指朝廷,而“衣钵”则象征着彭阁老的官职和政治遗产。祖帐和东门则是古代送别仪式中的重要元素,这里用来形容送别彭阁老的隆重与庄重。整个画面充满了浓厚的仪式感和情感色彩。

尾联“知有寸心犹捧日,不殊廊庙与江湖”,表达了对彭阁老无论身处朝廷还是江湖,其忠诚之心始终如一的赞美。这里的“寸心”象征着彭阁老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捧日”则比喻他对国家的热爱与效忠。最后一句“不殊廊庙与江湖”则意味着无论彭阁老身居高位还是退隐江湖,他的忠诚与贡献都不会改变,这种精神值得后世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彭阁老从朝廷到江湖的送别场景的描绘,既展现了其在官场上的辉煌成就,又表达了对其忠诚与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杨尚絅杨名甫毛贞甫陆全卿四进士归省(其一)尚絅

朱书华烛夜纵横,忽见篇章眼独明。

暗里投珠人莫顾,空中悬鉴我何情。

相逢一笑平生友,此去重来几日程。

路指娄江东下急,夷亭斜日暮潮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杨尚絅杨名甫毛贞甫陆全卿四进士归省(其二)名甫

南宫笔势见翩翩,固也平生意岂然。

不伐子甘为孟后,虚名吾自愧卢前。

杏花燕市春随马,枫叶钱塘夜泊船。

旧日和凝今老矣,登庸衣钵尚须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杨尚絅杨名甫毛贞甫陆全卿四进士归省(其三)贞甫

接官长傍驿边河,来往君家较独多。

已向交情知鲍叔,岂因笔势误东坡。

还乡未觉关河远,感旧无如岁月何。

南望吴门君独去,西风落木洞庭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杨尚絅杨名甫毛贞甫陆全卿四进士归省(其四)全卿

文章一见一回妍,玉树分明在眼前。

记得陆机年二十,亲看贾谊策三千。

杏花燕月人俱远,枫叶吴霜思独悬。

南去河流乾欲断,关津先放彩衣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