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石答五首(其五)

去岁留诗别,嗟哉白发人!

冠依子夏制,居切左丘邻。

执籥充振鹭,脩辞缀获麟。

终须愁坎壈,勿用诮嶙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代石答五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石”为对象,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去岁留诗别,嗟哉白发人!”以回忆去年赠诗相别的情景开始,感叹岁月流逝,人已老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接着,“冠依子夏制,居切左丘邻。”这两句通过描述“石”的外在形态和所处环境,暗喻了“石”与古代学者子夏和左丘的关联,暗示了“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地位。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左丘则是《春秋左氏传》的作者,这里借以赞扬“石”如同古代学者一样,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

“执籥充振鹭,脩辞缀获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石”的形象,以“执籥”(手持乐器)和“振鹭”(振翅飞翔的白鹭)来比喻“石”的静穆与高洁,同时以“脩辞”(修辞之美)和“获麟”(获得麒麟,象征吉祥)来赞美“石”的文采与德行。这里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使“石”这一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最后,“终须愁坎壈,勿用诮嶙峋。”这两句表达了对“石”的命运的担忧,预见到它可能会遭遇坎坷不平的命运,但同时也劝慰“石”,不必因外界的批评或指责而感到困扰,应保持自己的本色。这种对“石”的关怀和鼓励,体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保持自我价值的深刻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坚持自我、不畏艰难的精神的赞颂。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送鲁子翚廉使之汉中

封上颂台礼,轻车入汉中。

节毛吹渭雨,木叶动秦风。

把酒台基古,驰书岁事丰。

朝回倚西阁,日日数归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立春夜试墨

轻雪作春花,飞来入鬓斜。

紫貂迎晓雾,绛蜡炫晴霞。

书诏频趋阁,思归即借车。

几时将稚子,随意踏江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筠轩司徒足成旦公所藏英宗御题之句元题曰日光照吾民月色清我心又题琴曰至治之音二首(其一)

化国多长日,高人侍紫宸。

观书从上相,属笔念生民。

云汉文章备,风雷号令新。

惟应青简在,能载古风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筠轩司徒足成旦公所藏英宗御题之句元题曰日光照吾民月色清我心又题琴曰至治之音二首(其二)

御翰龙池晓,翻经鹫殿阴。

云依清静叶,月印妙明心。

千载堂堂去,诸天肃肃临。朱弦谁为鼓?

至治有遗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