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楚野见草花都不能名感赋(其一)

湘山日平远,碧涧时洄洑。

有草生其闲,登降悦我目。

初阳蔼然照,宿莽为之馥。

岂非岩壑姿,谓亦忌扬暴。

奈何值道周,颜色恐喧黩。

物生性苟贞,相溷庶无恧。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湘山日落时分的宁静景色,山色渐远,碧绿的涧水回旋流淌。诗人欣赏到涧边生长的青草,它们在晨光中显得生机勃勃,给诗人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初升的阳光温暖而明亮,使得丛生的草木散发出宜人的香气。诗人感慨这些自然景致仿佛具有山岩沟壑的风姿,谦逊而不张扬。

然而,当大道经过,这些原本宁静的景象可能会受到干扰,色彩和氛围可能因此变得喧闹。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保持事物本真特性的珍视,希望它们能在不受打扰的状态下自然生长,免于羞愧。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和谐环境的向往。

收录诗词(44)

钱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楚野见草花都不能名感赋(其二)

红者亦有萼,翠者亦有英。

彼芳诚自好,愧不能以名。

夫草焉用名,楚产则楚荣。

始怜楚人词,喻草其乡情。

目遇即抽思,手搴即发声。

何必曲相假,外饰衰中诚。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宿湘山寺

黄华趋欲止,翠峦卓且崇。

隔江峭壁面,定窟释子宫。

天晴鸟唤侣,屋敞林环丛。

仰焉石骨秀,百亿秋芙蓉。

净土忆开院,岁晚回其踪。

妙明知徙塔,色相火一红。

我客谁则主,歌欤牧牛翁。

西堂月初白,杵杵三更钟。

上与山响答,下与江声通。

形式: 古风

马文毅公汇草辨疑歌

圣庙忠节襄平公,公所撰书惜未见,公自作歌蒙难中。

维时十有二年癸丑冬,三桂叛,延龄从。

广西巡抚铁男子,御衣赐著何从容。

遗之大帽发冲怒,沥血缒城达三疏。

自经不得又复引佩刀,镇粤公能邀一顾。

囚首排阊击笏楼,疾风授命乌金铺。

阖门百口视如归,白日青磷莽回互。

拘囚方四年,幽愤草圣传。

钩摹十二帙,《草字杂礼》无斯全。

斯非皇象《急就篇》,又岂浮屠永素能专前。

正书况释顾姬笔,姬亦从公奋死归于天。

呜呼瘗骨处,广福寺,黑塔村,碑御制,抚蛮灭寇,将军又死傅弘烈,巡远双忠祠八柱。

宪皇恤先臣,庙入昭忠仍谕祭。

本朝元气极盛诸公生。

淋漓颈血为君父,亦既青史名其名。

君不见以炭画壁范忠贞。

形式: 古风

天柱峰出云歌

昨朝望峰峰笔尖,一峰青出群峰纤。

今朝岟崥道其左,桃花色云惊所瞻。

笔尖不没千丈顶,肩腰覆抱浓如黏。

其下全山骨纯紫,献疑谓照晨光暹。

余峰自碧身自露,余云自白心自骛。

兹独吉贝弹松松,轻茜染之久喷吐。

明而相透层层兴,软不欲飞片片驻。

五里十里缦缦华,赤霄绛霄亭亭嫭。

藏精降神灊固然,汉武南岳根株连。

含阳而起可无为,司命君住司玄天。

为霖岂私皖伯国,欢喜自指书生鞭。

花色蒸空又何湿,缤纷锦曳溟濛烟。

我随云行云已后,踯躅马蹄回马首。

三祖塔边月茫茫,七星池晴风??。

势参吴楚云将孤,壑判阴晴云族偶。

云中不入转山前,豁达秋原几培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