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晚眺,怀南中友人

空山风雨收,夕曜满林谷。

倚杖一舒啸,萧然寄高躅。

杳杳春波广,霭霭云树绿。

故人不可期,寥天自穷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东亭远眺的情景,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空山风雨收”,以风雨过后山间一片宁静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夕曜满林谷”一句,夕阳的余晖洒满山谷,色彩斑斓,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

“倚杖一舒啸,萧然寄高躅。”诗人独自倚靠着手杖,发出悠长的啸声,这啸声似乎寄托了他的思绪与情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萧然”二字,既形容了环境的清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杳杳春波广,霭霭云树绿。”这两句描绘了远处广阔的春水波光粼粼,云雾缭绕中的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壮丽而富有诗意。通过这样的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对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故人不可期,寥天自穷目。”诗人感叹与老友相聚的机会遥不可及,只能在辽阔的天空下,用尽眼力去寻找那份久违的友情。这一句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体现了清末文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子乔再官粤西,兼寄岑溪诸文士

早年弄柔翰,骋怀在四方。

名场不见收,散置淹穷乡。

近益衰且疾,盛志日颓唐。

子今气方壮,欲济有舟梁。

得位足明义,高卑岂复量?

粤西我所游,地远而不荒。

民情昔已谙,再历形尤彰。

所贵变其俗,莫矜折狱长。

离隔虽万里,同心犹一堂。

庶酬平生志,勿结儿女肠。

行行过岑溪,辍棹少徜徉。

士风近如何,吾道应更昌。

为我谢诸生,努力爱春光。

读书期致用,无取虚文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熙甫晓雨寄《丹桂》诗见示,因感子乔南行,即示二子

昨日山村雨,幽眠未起时。

侵帷寒乍觉,连夜晓还迟。

少别犹相忆,远愁宁得知?

无因逢铎使,空与二难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宿南山村,赠新亭兄弟

还同此堂醉,几载不相过。

往迹亲知少,荒村风雨多。

宵深落镫灺,秋早战庭柯。

莫惜弟兄好,共看须鬓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过雨苍宋氏舅故居

晓日苍凉远水滨,萧萧落木下秋畇。

偶过旧宅频嘶马,直入空庭不见人。

压径颓垣垂野蔓,隔窗破榻积幽尘。

十年回首浮云散,徙倚西风泪湿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