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早春闻笛》由元代诗人马臻所作,描绘了游子在异乡度过的又一个春天,充满了思乡之情与对生活的无奈。
首联“万里南州客,离家又一年”,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身份——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外漂泊已有一年。万里之遥的距离,不仅拉开了与故乡的空间距离,也拉开了与家乡亲人的情感距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颔联“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春天的到来,本应是生机勃勃的象征,但在诗人眼中,却如同鹧鸪啼鸣般哀怨。苜蓿地的春回,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笛声的哀怨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趁日裁乌帽,寻人卖马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生活状态。裁制乌帽、寻找人买马鞯,这些日常琐事中蕴含着诗人的辛酸与无奈。在异乡,他不仅要适应陌生的环境,还要为生活奔波劳碌,这种生活的艰辛与孤独感,使得他对家乡的思念更加深刻。
尾联“归心忧赋役,负郭幸无田”,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归心似箭,但又担忧家乡的赋役负担,这既是对家乡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负郭幸无田”一句,看似庆幸自己没有土地负担,实则是对家乡田园生活的怀念与向往,流露出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早春闻笛》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生活的向往与无奈,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